【河北好人】佟立华:70载坚守她替丈夫撑起一个家
1944年10月,佟立华的丈夫和公爹在杨家铺突围战中因保护八路军干部而相继牺牲。在那个缺衣少食的战争年代里,面对刚刚生下1天的女儿和年仅1岁的小叔子,她用有限的乳汁先喂饱年幼的小叔,女儿却因吃不饱奶只活了100天。百天之内连失3位亲人,佟立华没有畏缩,她化悲痛为力量,以透支生命的顽强毅力,支撑起战后破碎的家庭。替牺牲的丈夫赡养老娘,抚养小叔长大成人,坚持供他读书,给他盖房子,帮他娶妻生子。为爱守护一生,佟立华以实际行动告慰了烈士的在天之灵,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孝老爱亲的大爱故事。 佟立华,女,1923年4月出生,银城铺镇东马庄村村民。
1944年10月,佟立华的丈夫和公爹在杨家铺突围战中因保护八路军干部而相继牺牲。在那个缺衣少食的战争年代里,面对刚刚生下1天的女儿和年仅1岁的小叔子,她用有限的乳汁先喂饱年幼的小叔,女儿却因吃不饱奶只活了100天。百天之内连失3位亲人,佟立华没有畏缩,她化悲痛为力量,以透支生命的顽强毅力,支撑起战后破碎的家庭。替牺牲的丈夫赡养老娘,抚养小叔长大成人,坚持供他读书,给他盖房子,帮他娶妻生子。为爱守护一生,佟立华以实际行动告慰了烈士的在天之灵,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孝老爱亲的大爱故事。 岁月的年轮一圈圈碾过曾经苦难的时光,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诉说着沧桑的过往。翻看着过去的照片,一滴泪挂在93岁佟立华老人的脸上,不抹去,不落下,晶莹的泪珠里满是故事,满是悲壮—— 丧亲之痛彻骨生寒 时间回溯到1944年,新婚不久的佟立华怀着身孕,辛勤地照顾着一家老小的生活,丈夫吉志常和公爹吉魁得以安心地帮助八路军开展抗日工作。 10月16日,在她即将分娩的那天夜里,八路军与日伪军在杨家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吉家父子为保护周文彬等八路军干部一同参战。女儿降生时,吉志常正要随部队出发,他来不及询问孩子的性别,更顾不上安慰产后虚弱的妻子,就急匆匆地走了,没想到这一走竟成了永别。在当晚的战斗中,父子二人相继牺牲。听到这惊天的噩耗加上产后的极度虚弱,佟立华当即晕死了过去。醒来时,眼前是襁褓中的女儿、刚1岁大的小叔、未成年的小姑子和体弱多病的婆婆。她强忍悲痛,为了家人,她只能咬紧牙关。 那年,佟立华刚满20岁。同样经历着丧夫丧子之痛的婆婆无力照顾小叔,佟立华把1岁大的小叔和刚出生的女儿都抱在怀里。面对嗷嗷待哺的两个孩子,她把有限的奶水尽可能多地先留给小叔吃,然后再喂女儿。因为总吃不饱,女儿面黄肌瘦,小嘴上裂得都是血口子,连哭都没有力气了。作为孩子的亲娘,她的心都碎了,她是多么想保全这个她和丈夫唯一的亲骨肉啊!但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她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生下来第一百天时,女儿连饿带病离开了人世。 百天之内,三位至亲之人离世,这沉重的打击让佟立华几乎崩溃。她无数次在梦里哭醒,梦中丈夫吉志常总是出现,他多想再看看自己刚刚出生的女儿,他多想为这个家再分担一些。面对梦中丈夫的嘱托,佟立华擦干眼泪,下定决心要撑起这个家,替丈夫完成他未尽的责任。 爱亲敬老独撑一家 对一个女人来说,养活这样一家老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婆婆本来就有智障,小姑还是孩子,我就这样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家里没了男人,少了重劳力,遇到耕种和农收的时候更是艰难。”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佟立华说她从来都没有掉过眼泪。 她起早贪晚地干活儿,农忙时常累倒在地里,口渴难耐下,她喝的是车道沟中的泥水。家里有好吃的,她不舍得吃,总是先让婆家人吃;生活再苦再难,她从不抱怨。为补贴家用,佟立华在生产队拼命干活,女人家挣男劳力的工分,成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生产队长,并且先后被乡里、县里评上劳动模范。 小叔子吉志安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家里缺少男劳力的情况下,佟立华坚持供小叔读书,盼他多识一些字,将来有出息。吉志安长到十几岁,佟立华就开始提前为小叔准备婚房。她白天挣工分赚钱养家,夜里准备盖房需要的砖石、檩子等材料,一干就是半宿。每当想到把那破草房翻盖成新房,吉志安就能娶到好媳妇,佟立华就觉得日子有了奔头,她白天黑夜干得更卖力气了…… 后来,佟立华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了全村第一座大房子,为小叔娶上了媳妇,她还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送给了小叔的媳妇。小叔吉志安深情地说:“没有嫂子就没有我的今天,她虽没有生我,却用乳汁养育了我,给了我母爱,为我牺牲了一辈子的幸福。今生今世我都报答不完嫂子的恩情,她是我永远敬爱的嫂娘。” 佟立华待小叔子如自己的亲儿子,待婆婆如自己的亲妈。婆婆有哮喘病,每年冬天都犯。为给婆婆治病,佟立华白天去生产队劳动赚钱,夜里伺候婆婆。有时,老人整夜咳嗽,她就在夜里起来给老人做吃的,准备酸梨来镇咳。第二天,又早早起来给老人倒掉咳了一宿的黏痰罐,从没嫌弃过。她跑前跑后找最好的医生,从牙缝里省下钱来给婆婆买药,家里有好吃的自己从来舍不得吃上一口,总是留给婆婆吃。 佟立华说:“我常想,婆婆失去了丈夫和大儿子,心里肯定更难受。志常不在了,我替丈夫孝敬她老人家。”就这样,她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数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直到为婆婆养老送终。佟立华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全村家喻户晓。乡亲们都说:“老吉家娶了这么孝顺的儿媳妇,真有福气!” 凡人大爱朴素无华 佟立华19岁结婚,20岁便守了寡。与丈夫吉志常在一起不过短短一年,但却夫妻情深。为了丈夫,她勇挑全家重担,为了这个家,她一辈子孑然一身。 “这么年轻,自己死了丈夫又没了亲闺女,守着婆婆、小叔子过一辈子,啥时候是个头儿啊!”很多人都劝她改嫁,给她保媒,还有人因为欣赏她高尚的人格而追求她。1963年正赶上自然灾害,在家家都吃不饱穿不暖时,一个在军区当司令员的老乡回村探亲,得知佟立华勤俭又能干,人品极好,就想把她带到家里当保姆,待遇优厚。但佟立华却说:“不能只顾自己吃饱过好日子就扔下这一家老小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挨冻受饿也不怕。” 话虽说这么说,但自己内心的苦痛,佟立华也只能在没有人的角落里自己慢慢舔尝。困难时期,她把有限的饭菜先端给家人吃,而自己却偷偷躲到一边含着泪咽下糠菜团……她无数次地在噩梦中惊醒,梦中女儿那因干裂而渗着血的小嘴唇儿仿佛在叫着“妈妈!妈妈!”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她和丈夫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成了她最甜蜜的回忆。她记得有一天傍晚,她和小姑忙着在灶间煮饭,丈夫干完地里的农活儿后,抱着一捆甜杆儿回到家,坐在厨房门口,看着她们俩笑,说她俩太笨,做点儿饭都要手忙脚乱,团团转。这一难得安宁美好的画面,在她的记忆中特别深刻。小叔的女儿吉连荣后来过继给佟立华做了养女,她常听养母提起这一幕。吉连荣说,这么一件小事,养母回忆了一辈子。1989年,吉志常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和按月领取的抚恤金被送到佟立华的手中。佟立华说,这是丈夫留给自己的“财富”,足够了。 在照顾婆家老小的同时,佟立华的娘家也面临重重困境。80岁的老母亲病倒了,弟弟离婚了,最小弟弟的媳妇身体不好,侄子们没人照看。佟立华一身担起了婆家和娘家两个家庭的重负,夜以继日地辛苦操劳。 如今93岁高龄的佟立华身体还很硬朗,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四五年前摔过一跤,摔伤了胯骨,走路有些不便。她性格坚强,不愿总麻烦别人,伤好后就自己扶着轮椅练习走路,有时还要拿着扫帚扫扫地,自己收拾下屋子。逢年过节,民政局的领导会带着慰问品来探望她,问她有什么困难时,她总是说自己什么都不缺。有一次,民政局的同志怕她的房子雨大漏水,为她重新铺了整房的油毡,为此她感动得总是念叨。民政局想送她去住老年公寓,她说:“我有一大家子亲人照顾,挺好的,再说我还能自食其力,有那么多孤寡老人需要照顾,房子留给他们住吧。” 70余载过去了,高寿的佟立华享受着平静的晚年生活。她常说,做人就要懂得感恩,对得起别人,更要对得起自己。为丈夫,为这个家,她坚守一生,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
关键词:河北好人,佟立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