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典诗词的“美” 感受民族文化的“情”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滕王阁上看到美景,你是会惊叹地说“哇塞,好美”还是会吟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秋节和家人一起赏月,你是会用手机拍下皎洁的月光发到朋友圈还是会想起《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祝愿?没落失意时你是就此一蹶不振还是会从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慷慨激昂中汲取能量?我想我们更愿意选择后者。即使时代的洪流涌动,也难掩古典诗词绽放的光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就像是贯穿在其中的一条线。古典诗词里,或是讲述了游历名山大川时看到的美景;或是讲述了自己一腔抱负难以施展的悲愤;亦或是讲述了自己见证的属于一个朝代的兴与衰。古典诗词用简练的语言,记录着时代的发展,传承着真实的人类生活与文化,讲述着每一个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一生。 古典诗词这么“美”,我们怎么忍心将它忘怀?可是生活在变迁,时代在发展。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盛行,语言环境的改变,古典诗词传播形式有限,生活压力变大让我们渐渐地忽视了“诗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如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忽然火了起来,以更现代、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再一次将古典诗词送进了我们的视野。让古典诗词融入生活、指导生活并长久的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承古典诗词,需要国家的倡导。每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事,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倡导。政府要鼓励群众多学、多记、多赏鉴古诗词,拓宽古诗词的传播渠道,引导群众去关注美妙的诗句,去培养高雅的乐趣,去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另外,古典诗词教育也不能落后。要适当的加大古典诗词在中小学课本中的比重,借助美术、音乐等等载体让孩子能更好的领会古诗词中的“此情此景”,从小培养孩子爱吟诗诵词的习惯。当然,学习古诗词并不只是学生阶段的事,而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古诗词当做我们繁忙工作、劳累生活中的一项爱好,从古典诗词的哲学中塑造更高的人格。 英国文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本身的形式就足以让我们惊叹,其中蕴含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蕴含的历史更是值得我们铭记。试着去品味和感受吧,品味古诗词的“美”,感受我们民族浓浓的文化情思。(高妙楠) |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古典诗词,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