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农民”的“新春红包”
“全国十佳农民”,咱河北这么多农民中今年就一人获此殊荣。这个人什么样? 1月31日,农历大年初四,在玉田县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见到47岁的理事长冯立田,一切都不合我们的想象。 儒雅温润、仪表整洁、身形挺拔,一款标准的城市大叔级“型男”。话不多,也不少,总是能说得恰到好处。善习行书、喜爱集石、热衷红木品鉴,自言“都是粗通,玩玩”。办公区没贴福字、没见春联,会议室散落的彩纸屑和还没撤走的卡拉OK设备,告诉你这里刚刚举办过一场热闹的聚会,“春节前合作社职工加上大股东代表,30多人开了个会,我讲了几句,没打底稿,大伙反映挺好。” 不走寻常路,冯立田种地,和别人不同;过年,也和别人不同。 “你们要是不来,今天我先睡上一大觉,再练练毛笔字。平时太忙,也就这两天能歇歇。” “不出去走亲访友,或者去给社员们、合作商拜个年?” “这个就全解决了,不用出去。”冯立田掏出手机,打开他的微信朋友圈。 一段时长2分钟的视频,说清了合作社过去一年干的事儿:入社社员已近两千户,集中流转土地1.5万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场投用,实现收入5000多万元,购进了多台大型植保机械,还用上了植保无人机……最后是冯立田自编的一大段吉祥话。“今年我全用这个拜的年,好多人给我点赞。” “中国农资商会”“中国农商会”“唐山种业系统”“玉田优势企业”“唐山家庭农场联盟”……翻看冯立田的朋友圈,看到他少说也入了20多个内部交流群。“平时我都是只看信息,潜水,过年了,发了1000多块钱的红包感谢一下。可惜只抢了别人一百多块钱红包,主要是我手机存的资料数据太多,运行太慢,总抢不上。” “你的社员们呢?他们有没有红包?” “当然有,我们年前分了红。”冯立田在一张纸上一笔一笔地开始给我们算起账来。 农户在集强入社的收益来自“一减一增”。“一减”是通过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像生产资料上门、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种等,由于加盟公司有20多家,而且严把入门关,价格更实惠,信誉也有保证。“一增”是通过合作社推荐的良种和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实现增收。通过减成本多创收,每亩地比不入社的农户可多收入400元左右,按户均10亩地算,至少增收4000元左右。 去年秋天,集强还根据唐山种子售出的数量,分析出了今年春节前水果萝卜市场的行情,指导合作社社员合理种植,春节前上市价每公斤可卖8角多,而往年有好多时候都是萝卜论亩卖,最惨时一公斤也就几分钱。“我们也试了一把大数据指导增收。这事去年干得挺漂亮。”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这是冯立田在拜年视频中说到鸡年新打算时起头的话。今年集强又瞄上了“互联网+”,十个集中种植区实现了物联网监控管理,长势和病害都“真真儿地在眼皮子底下”;搭建了农合网集强合作社网络平台,让100个村级服务站和1万多农民全部实现网上网下联通,“有了互联网、大数据,我们种地的眼界开阔多了。” 年前,冯立田从北京领回来“全国十佳农民”的大红证书,还有一个特别的“红包”——农业部“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资金10万元。“这是国家给的红包,我得用在刀刃上。我看这‘互联网+’真是好东西,这钱就撒网里吧。” 时近晌午,冯立田儿子冯志春的未婚妻还有弟弟、表弟一家来拜年。妻子是一家种业公司的女掌门,弟弟是一家农资公司的总经理,平时忙着打理公司业务,难得一聚。今天高兴,妻子亲自下厨,食材大部分都是合作社出产的,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团圆饭。席间,表弟教育自己正上初二的儿子: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就回来种地。 “你以为种地容易啊,看看大爷就够我学了。”小伙子一句抢白,惹得全家人大笑。 |
关键词:新春红包,农民,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