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春节我当班]那些年老张“年三十儿”的饺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杨雅荃 2017-01-31 22:36: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老张提前来准备食材。
老张提前来准备食材。张晓峰 摄

  长城网1月31日讯(记者 杨雅荃 通讯员 云广山)“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年三十儿这一天,对家家户户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一顿团圆饺子。可对老张一家来说,这要等到5天以后了,因为他要在餐车上上班,直到大年初四下午才能回到家,而这也是他在餐车上过的最后一个年。

老张将准备食材搬上车。
老张将准备好的食材搬上车。张晓峰 摄

  老张叫张立军,是火车上的一名领班厨师,在邯郸——银川的K220次和邯郸——天津的K7746次列车餐车上工作,跑趟车就是5天。这些年,他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一起吃“三十儿饺子”,固然有些遗憾,但想到在车上过年的旅客却可以吃上他亲手包的饺子,老张甚至有些兴奋。这天,他比平时提前20分钟来到了单位。

  14:00搬面粉、领肉馅、拿蔬菜,14:30分把餐料抬上汽车,15:10分到站台卸车,15:30分把餐料运到火车上,老张和他的搭档老刘、老霍忙得不可开交。16:10分,K7745次列车从石家庄站刚开出20分钟,3个人还没休息一会儿,老张就招呼他的老伙计们:“老刘,你择菜、洗菜;老霍,你来和面。”“好嘞!”老刘和老霍接连答应着。

  不足10平米的餐车厨房里,三个人配合默契,愉快地忙了起来。

老张将食材搬入餐车厨房。
老张将食材搬入餐车厨房。张晓峰 摄

  餐车上不变的饺子变化的馅

  按照分工,老张负责剁馅、调馅,这是他练就了几十年的“绝活”。他切了一些葱姜,抓一把花椒,往盆里一扔,又往盆里倒了一些开水。“饺子好吃不好吃,全在馅上,用花椒水调味儿,味儿才正道。”老张边工作边向记者讲解道,随后他便开始剁肉馅。

  厨刀有节奏地剁着肉馅,剁馅的声响与车轮和钢轨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让即将退休的老张思绪万千。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被称为“小张”的他,在北京——重庆的餐车上工作。每逢在车上过年,师傅都让他剁馅,手把手地教他调馅。

老熟练地调陷儿。
老张熟练地调陷儿。张晓峰 摄

  “那时的馅呀,就是白菜肉,白菜多,肉少的可怜。”老张边剁馅边说。“一来是供应紧张,肉没有那么多,二来是人们穷,也吃不起肉,饺子里有点肉味就高兴的不得了。90年代后,生活水平好了,供应也不紧张了,虽然还是白菜肉馅,但肉多了,白菜少了,饺子一咬一流油儿,真叫个香。再到后来,有了大棚,种出了反季节蔬菜,饺子馅里和上了韭菜、蒜薹、芹菜什么的,就更好吃了。这几年,人们吃素了,吃营养了,我们这个馅呀,又有了变化。”老张说着便指了指旁边的几个盆子,只见发好的香菇、虾仁,切好的胡萝卜、芫荽摆在一旁。

  “老张,面和好了。”同事老霍向老张招呼道。“先醒一会儿,等我把馅儿调好了咱就开始包。”老张应着老霍说道。

  不知不觉间,K7745次列车已经接近邢台市区,穿过乡村驶向城市,灯火逐渐多了起来,亮了起来,除夕夜就要来临了,幸福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老张认真的包着饺子。
老张认真地包着饺子。张晓峰 摄

  餐座上变化的饺子不变的情感

  30几年前,仅有2趟火车往返于北京、重庆之间,川东地区数百万的务工人员返乡回家、进京打工别无选择,老张当时值乘的189/190次列车是挂了有名的超员车。

  “那会儿我们餐车的10个人要从早忙到晚,得和四、五十斤面,剁十来盆儿白菜馅儿,包饺子包的手都酸,有一次我累得连用筷子夹饺子的劲儿都没了,饺子啪叽一下掉到了地上。”老张笑着说道。老张还说,那时他们几个年轻人就怕在车上过年,最不愿意给旅客包饺子,也给师傅提意见,少包点儿意思意思得了,但是他们的师傅不同意,说只有让更多的旅客吃上过年的饺子,心里才踏实。

老张将热腾腾的饺子端给乘客。
老张将热腾腾的饺子端给乘客。张晓峰 摄

  后来,师傅退休了,“小张”就成了张师傅。他也当上了领班厨师,并且被调到了石家庄到上海的列车上。每逢在车上过年,张师傅依然要为旅客供应饺子,但有了速冻饺子,餐车上的工作省了不少事。“速冻饺子品种多,馅料搭配合理,只要把水烧开,煮煮就得,既快又省劲儿,不过我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张师傅叹了一口气说道。

  一晃又是十几年,张师傅变成了老张,他就来到客流更小的K220次列车,依然当领班厨师。今年他又赶上在火车上过年。“60了,该退休喽,这是我最后一次在车上过年了,要是还上速冻饺子,心那,就永远踏实不下去了。”

  “不知咋的,这几年过年的时候老想起师傅的话,现在琢磨过味儿来了,那些年我们包的饺子虽说陷儿比较单一,但有感情在里面。速冻饺子的陷儿丰富了,可不是我们亲手包的,少了点儿家的感觉。这次我们老哥仨一商量,一定要让这‘三十儿的饺子’既有营养,又让乘客感受到家的味道。”说着,老张把沏好的花椒水一点一点地倒进馅儿里,用筷子不停地搅动着。带着各种滋味的调味水慢慢的和馅融在一起,散发出浓浓的年味。

老张将热腾腾的饺子递给同事。
老张将热腾腾的饺子递给同事。张晓峰 摄

  口中美味的饺子道不出的心里话

  18:02分,K7745次列车驶入邯郸站。车外,灯光把这座文化古城装扮地很温馨。40分钟后,这趟列车要改为K220次,驶向另外一座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银川。车内,老张和他的搭档老刘、老霍和另两名餐车工作人员们正在包着饺子,欢声笑语。

  “过去过年,俗理儿多了去了。”老张说道。“可不嘛,放鞭炮、吃饺子、拜大年、逛庙会……”老刘、老霍也接着插言。“可如今,鞭炮不让放了,拜年用手机了,咱年夜饭的习俗可不能变。”老张神情专注,熟练地捏着饺子,并把包好的饺子端端正正地放到案板上。

  沉默了一会儿,老张说道:“老哥俩,有个事想跟你们商量。”老张看着老刘、老霍说:“我今年7月份就要退休了,以后再在车上过年的时候,你们也要把饺子包下去,行吗?”“你放心吧,我们也会把饺子包到退休为止。”老刘、老霍回答到。

  老刘今年59岁,老霍今年58岁,明后两年也要退休。老张说:“咱们陆续退,新人也会陆续来。我想,会有人接咱们的班儿吧。”

  一排排的饺子整齐地码放在篦帘儿上,一篦帘儿一篦帘儿的饺子布满了厨房台面。老张把饺子下进锅里,用漏勺搅动着,氤氲的蒸汽弥漫于厨房,老张的心随着饺子开始翻滚。

  老张24岁就到了餐车工作,一干就是36年,由于工作性质,加起来在家过年不超过5次。“跑车就是这样,已经习惯了,前几十年觉得在车上过年没啥,可有了小孙子之后,就特别盼着在家过年,越老越没出息了,”老张自嘲着。“我和老伴都控制他吃快餐,平时在家的时候,就愿意给他包饺子,小家伙儿没有我们小时候那种对饺子的感情。”

  饺子很快就煮好了。“吃饺子喽!”老张高声喊道。看到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大约5、6岁的男孩坐在餐桌旁,老张把煮好的饺子端到他们面前,对着小男孩关心道:“小朋友,可要多吃几个呦。”“又是饺子呀?妈妈,我不爱吃。”小男孩不理解饺子的意义。

  “今天晚上12点呀,是两个年交替的时候,按过去的说法叫‘子时’,正好是‘饺子’的谐音,在这一天吃了饺子的话,你就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壮实,明白了吗?”小男孩的妈妈向他解释道。

  “好的,我吃。妈妈,你再给我讲讲饺子的故事吧”。

  “我们中国人啊,老早以前就开始吃饺子啦,相传呀……”

  听到母子俩的对话,老张欣慰的笑了。餐车墙壁上挂的时钟指向10点,新的一年马上开始了。

关键词:春节,饺子,餐车,退休,团聚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