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河北省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述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潘文静 2017-01-24 08:03: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俺真想再当面和总书记说说。”春节将至,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民唐荣斌经常这样念叨。

  说起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近平总书记踏雪访阜平,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记忆犹新:“总书记问俺老两口一年收入怎么样,能不能吃上水。如今俺想跟总书记说,家里4间房租出去搞旅游,每年租金5万元;流转了4亩多地,每年租金4000多元,年底还有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齐心协力拔穷根,燕赵乡村换新颜。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后,燕赵儿女在省委、省政府带领下向贫困发起了全面总攻——

  太行山区,苹果、核桃喜获丰收,这是产业扶贫结出的硕果;

  拒马河畔,特色小镇、民俗乡村喜迎八方来客,这是精准脱贫奏响的欢歌;

  坝上高原,老乡们即将从“穷窝窝”搬进新民居,这是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喜悦。

  成果显著,数据喜人。我省去年有10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超出年度计划4万人。

  摘下“穷帽子”,全力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誓言,也是行动。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真抓实干,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了、行动起来了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时说的铿锵话语,如今不仅鲜明地写在阜平县顾家台村村口,更深深印在村民心里。建香菇大棚、种苹果核桃、搞乡村旅游……顾家台村群众坚定信心、“弱鸟”先飞,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不止顾家台,“农闲时节无闲农”已经成为燕赵大地的新风景。

  到了雪季,张家口市崇礼区黄土嘴村村民刘素英家的客房天天爆满。刘素英爱人在附近万龙滑雪场当保安,儿子在一家滑雪场当教练。一家三口每天很忙、很累,但忙有所获、乐在其中。因为一家人非常明白:“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扶贫先扶志,从苦熬到苦干,改变缘自比金子还宝贵的信心传递。

  这份信心,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殷切关怀,来自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真抓实干。

  翻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去年以来的调研记录,扶贫开发工作成为贯穿其中的一大主题:赴阜平县进行驻村联乡(镇)帮县蹲点调研,直接感受山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去涞源、涞水、易县,观摩京西百渡旅游项目,了解农户经营收入情况;到全省扶贫任务最重的张家口坝上地区深入调研,与村干部、贫困户、五保户、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代表深入交流……

  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多次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协调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步伐。在沽源县易地扶贫搬迁工地,在崇礼区蔬菜种植大棚,在涞水、涞源、易县旅游扶贫现场……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听取扶贫工作汇报,研究脱贫攻坚举措,制定考核办法、搬迁规划、退出机制……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遵循。

  这份信心,来自聚焦精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42个扶贫专件,涵盖了产业就业扶贫、金融扶贫、贫困退出考核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等政策让贫困群众受益匪浅。

  2.2万余名驻村干部,奔赴全省最贫困的乡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助贫困群众寻找脱贫致富路,坚持不脱贫不脱钩,彰显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

  这份信心,来自大力度、超常规的扶贫投入。

  我省去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1亿元。其中,省本级专项扶贫资金21.6亿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市县两级安排扶贫资金11.5亿元,较上年增长95%。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开工建设贫困地区普通公路1099公里、县域通道1436公里。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截至目前,共启动31个县、15.2万人的搬迁工作,超出计划数2.6万人,189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开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环境和条件有了,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了、行动起来了,迸发出脱贫致富的强大活力。种大棚、办旅社、装光伏、忙手工、当电商……昔日贫瘠的土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信心和希望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梦想,总是在力量的汇聚中照进现实,绽放光彩。

  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坚持因户制宜、分类施策,使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

  “河北贫困地区还比较多,不少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致富任务艰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扶贫,增强内生动力。”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突出强调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

  如今,这一思想已在我省落地生根,转化为生动实践。

  精准扶贫前提是精准识贫。为建好脱贫攻坚“明白账”,我省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到2015年底,全省共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0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能够通过产业就业扶持脱贫的199万人,占64.2%;没有劳动能力、需要政策兜底的111万人,占35.8%。

  摸清底数之后,更重要的是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

  2015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保政策兜底“五个一批”,对全省31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分别作出具体安排,并落实到各县各乡各村各户,决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

  在“五个一批”中,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我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项目和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内生动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依靠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许多长期摸不着增收门道的贫困户开启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小蘑菇种出大名堂,张彦军越干越有奔头。在年前举办的阜平县第一届食用菌招商洽谈会期间,阜平县骆驼湾村村民张彦军承包的菌棚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商。这次洽谈会吸引了全国56家菌类产品企业参会,达成投资意向1.5亿元。

  穷山村迎来观光客,张红海越干越有劲头。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涞水县计鹿村贫困村民张红海掘到了发展旅游的第一桶金——依托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的金字招牌,他家刚开张的农家乐迎来八方客,7天纯收入近万元。

  烂泥塘长出西洋菜,宋六四越干越有盼头。在驻村干部和农技专家帮助下,灵寿县大夫庄村村民宋六四在昔日的烂泥塘里种西洋菜,收获后每公斤能卖到30元,一家人尝到了科技扶贫的甜头。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我省重点培育了旅游、光伏、电商、特色农业、家庭手工业等多个扶贫新产业新业态,带动130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与此同时,我省还多措并举织牢社保兜底“保障网”。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将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通过社会保障确保脱贫。去年,全省实现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动态管理,低保标准全部达到2855元/年以上,同比增长25.8%。

  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救助水平,实现基本医保待遇水平、大病保险报销水平、医疗救助水平“三个显著提高”;扎实推进教育扶贫,“三免一助”资助范围扩大到省内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惠及贫困学生4.46万人。

  心中有底数,脱贫有新招

  ——一项项脱贫攻坚新机制陆续建立,为攻坚拔寨源源不断提供动力

  “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28日视察唐山时,对河北工作提出的“四个加快”“六个扎实”总体要求之一。

  脱贫攻坚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新任务需要新理念,新挑战求索新实践。我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陆续建立起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机制,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原来想脱贫但没门路,是好机制让我有了摆脱贫困的能力。”前段时间,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隆化县南营村贫困群众庞瑞发言时脸上幸福满满。

  在驻村干部帮助下,庞瑞加入了村蔬菜合作社。依靠“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机制,他顺利贷款5万元,建起6个冷棚,重点种植错季蔬菜。去年以来,6个冷棚已实现纯收入2万元。在不追加投入情况下,冷棚还可以用3年。庞瑞笑称,他家有了“绿色银行”。

  像庞瑞一样,近年来,贫困地区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新机制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从产业项目中获得的收益多了——

  探索股份合作发展模式,系紧市场主体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纽带,使贫困群众成为得租金、挣薪金、持股金的“三金”农民。截至目前,全省贫困地区股份合作制企业达4500家,覆盖带动贫困群众45万户。

  到银行贷款比以前容易了——

  探索金融扶贫机制,实行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兜底保证。截至目前,全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向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放贷292亿元,其中向贫困户放贷102亿元。

  涉农资金使用更精准了——

  出台《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62个贫困县,允许县里打破条块界限、自主安排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到去年底,全省已整合涉农资金93.7亿元。

  社会扶贫力量更强大了——

  携手奔小康,京津18个区与我省21个县区结对帮扶;千企帮千村,1000家民营企业与102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1.5万个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

  责任扛肩上,任务抓手中

  ——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军令状”,各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和责任攻坚克难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曾动情地念起这首诗。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

  我省贫困地区多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念念不忘的夙愿。

  这殷切嘱托和真情夙愿,既是身上的压力也是工作的动力。

  按照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从省市到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军令状”,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牢记使命,风雨兼程,只为圆群众致富梦。在脱贫攻坚中,燕赵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好党员、好干部、好企业——

  面对巍巍太行,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发扬新愚公精神,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动10万农民脱贫,将“精准扶贫”的最美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去年4月10日,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李双星,衡水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副主任。他13年始终如一,帮助阜城县152个贫困村发展设施瓜菜产业,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李扶贫”。去年7月,李双星当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任建庆,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平山县上三汲乡精准脱贫驻村干部。从2012年起,年近退休的任建庆率领帮扶工作组,先后在献县黑风张村、正定县西里寨村、平山县上三汲乡等地开展扶贫工作。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殚精竭虑,让帮扶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赢得了群众好评。

  刘文清,涞水县白涧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他抵押了自己在县城的住宅和厂房,从银行贷款500万元,建设鑫汇长毛兔养殖基地,免费为乡亲们提供养殖场所、传授养殖技术;借势首届省旅发大会,带领乡亲们搞旅游扶贫开发。到去年年底,全村174个贫困户靠养兔、搞旅游户均增收1.5万元。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该公司向贫困群众低价供应苗木、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以高于市场价回收合格的核桃原果,建立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共带动薄皮核桃种植23.8万亩,3万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这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脱贫攻坚总思路;年内确保7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力争15个贫困县摘帽出列,这是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

  目标清晰而具体,任务艰巨且光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燕赵儿女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昂首进发!

关键词:总书记,阜平县,变化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