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贫困户算丢”当笑话听【长城时评】
找出真正的贫困户,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没有找出贫困户,扶贫就没有了准头。谁是贫困户,谁不是?谁过去是现在不是了,谁过去不是现在是?这些,都要科学地核算脱贫账。(1月8日《人民日报》) 精准扶贫中的“六个精准”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扶贫对象精准。而且在精准扶贫辨识贫困户的机制安排上,各地都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竭尽全力,完善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制度设计。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在9852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嘎查(村)全面推行挂图作战法,全面推行“四个清”,即底数清、责任清、办法清、工作要求清;陕西省宁强县专门制定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程序是“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这些措施的运用,照理说贫困户算丢了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近日的调研中,还是发现了有贫困户群众被算丢了的情况发生,这包括上面提到的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宁强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当初的精准识别中存在什么问题,而是一些后续政策的滞后。比如一些贫困户当初是贫困户,但经过帮扶后脱贫了还位列贫困库中;一些农户可能最初就徘徊在贫困边沿上,不在贫困户之列,却被纳入了贫困户。而一些贫困边沿上的农户本身没有纳入贫困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贫困户。 一个活生生的贫困户家庭,被算丢了,可能有些不了解真相的人会把它作为笑话来听,认为这事好稀奇。但广大扶贫干部决不能以此作为笑话,而是要仔细思考这样的行为对贫困户群众的影响,认识到该入贫的没入,已脱贫的没退出,就会让脱贫工作陷入尴尬和被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如果把贫困户群众算丢了,这无疑就会让一些贫困户群众不能够得到政府的帮扶,他们就可能享受不到地方的扶贫政策,那么他们就可能被遗忘在精准帮扶之外,他们就可能是被丢下的贫困户家庭,这就会让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打折扣,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全国有七千多万贫困户群众,哪怕万分之一的贫困户算丢了,也就会有7千多户贫困户群众在2020年后,还是继续贫困,虽然他们的数量和比重都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对当事者来说,又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是大得不能再大的事,因此希望广大扶贫干部要高度重视有贫困户可能算丢了这件事,千万不能把它当笑话听。(江文) |
关键词:贫困户,扶贫,科学核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