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火热上演
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3名演员与上海小观众合影。(图片为《小兵张嘎·幻想曲》剧组提供) 舞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三位演员,一个木偶,时而演绎出千军万马、战火纷飞,时而又演绎出飞鸟森林……11月22日晚,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我省原创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最终获得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殊荣。 红色经典《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包括多媒体儿童剧和木偶肢体剧两个版本。今年5月份首演以来,该系列剧演出已达100多场,而且诸多荣誉加身:入选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赢得乌镇戏剧节嘉年华人气剧目、英国爱丁堡前沿艺术节五星推荐剧目,荣获河北省大学生戏剧节一等奖等。 近60年前诞生的“小兵张嘎”缘何至今仍备受欢迎?红色经典为何能受到青少年群体的青睐?这不得不引人思考—— 红色经典+现代思考——激活经典新生命 由我省著名作家徐光耀创作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小兵张嘎》,在中国拥有数代读者。《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总制作人兼编剧郭琰说:“剧本基本保持了几代观众对这部作品深厚的情感,同时也借助轻松的、讲故事的方式去亲近孩子,刻画出嘎子的鲜活人物形象,用他不屈的抗战精神去感染观众,让大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创排完成后,在北京、石家庄等地相继亮相,场场爆满,引发业界关注。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的导演刘晓邑说:“我们这台戏的创作初衷就是把对红色经典的现代性阐释分享给观众,从而引起他们思考一些现实问题。” “看完这台木偶肢体剧版小兵张嘎的故事,在感动之外,还有一种惊艳和新奇的感觉。这部红色经典已经被演绎过无数次了,可是这次完全不一样,在有限的舞台和场景下,肢体和木偶两种艺术形式首次携手,重新演绎了这部红色经典之作,演员的肢体和表情的力量,远远超过了语言。”上海市民高源看完《小兵张嘎·幻想曲》后,感慨地说。 精心打磨+创新形式——开启经典新市场 截止到11月28日,《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在6个月零8天的时间内,演出足迹遍及国内外10个城市,累计观众达10万余人次,演出已达100场,平均不到2天就要演出一场。如此火爆的市场,原因何在? 今年8月,《小兵张嘎·幻想曲》在英国爱丁堡前沿艺术节上连演4场。持续一个月的艺术节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5000场戏剧轮番上演,而《小兵张嘎·幻想曲》依然受到海外观众的喜爱和追捧,秘诀何在?刘晓邑坦言:“秘诀其实就是创新,将木偶和肢体表演加入到舞台演出中,让老剧目焕发出新生机,开拓出了新市场。” 爱丁堡儿童艺术节总监托尼·瑞奇对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给予毫不吝啬的称赞——“它是全世界都在期待的一部中国作品”。 每个看过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的人都在感叹:“完全想象不到‘嘎子’还可以这样演。” 舞台上,3名演员加一个木偶,转身回头间身份随即变换,能演绎出千军万马,也能演绎出万水千山。“它不是单纯的舞台剧和木偶剧的简单结合,而是借助了肢体剧和木偶剧的表演形式,进行了充满想象力的全新创造。”精英集团董事长翟志海称,该剧崭新的表演方式与国际舞台无缝对接,开辟出了国际新市场。 “《小兵张嘎》时隔近60年后,又一次被赋予新的生命,这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徐光耀老先生看完《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后表示,这部剧唤起了他年轻时的记忆,他希望这部凝聚河北特色、中国精神的舞台剧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红色经典+青春校园——开创“产学研”新模式 《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的演员全部来自河北传媒学院,这其中有老师也有学生。他们在北京排练了一个多月,接受着来自专业戏剧从业者、戏剧教育者、行业专家们的“魔鬼训练”,同时还要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在艺术学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到锻炼,从青涩的学生迅速成长为合格的演员,最终登上国家话剧院、上海京剧院等专业剧场大舞台,甚至登上爱丁堡前沿艺术节这样的世界级舞台。翟志海说:“这无疑是河北传媒学院教学实践‘产学研’一体化取得的巨大成功。” 每次演出前,《小兵张嘎》团队都会在剧院前厅的观众入口处举办一个河北传媒学院“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展览,同时还会有一些“小兵张嘎”系列剧的衍生品包括文化衫和纪念章等出售,这些纪念品深受观众喜爱。教育模式展览和衍生品售卖,两者的有机结合向观众展示出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 《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作为河北传媒学院“产学研”推行3年来的一个重要成果,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今后,该校还将在《小兵张嘎》系列舞台剧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更多的河北红色经典,不断探索创新,在研发文化产品和定位市场需求上做足文章。多媒体儿童剧《小兵张嘎》总策划人、河北传媒学院副院长李杉说:“我们要全方位、多角度做好一部作品,不是让它昙花一现,而是让它常演常新、经久不衰,成为新的经典。” |
关键词:《小兵张嘎》,舞台剧,红色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