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心】中国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等任务措施逐步落地,中国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已经处于触底企稳阶段。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2016年9月份以来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结束了长达四年半的工业通缩,说明国内工业品市场需求逐步回暖,释放出工业筑底企稳的积极信号。从企业经营效益来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6%,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企业效益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工业利润增速稳中有升。从工业投资增速来看,2016年1-10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且保持平稳状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民间资本投资止跌企稳明显。从工业转型升级的初步成效来看,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较快,代表转型升级领域的投资增速快于整体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工业增长新动能逐步发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工业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巨大。一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繁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战略,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多,交通、医疗、养老、信息、健康等领域公共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潜力巨大;三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日益繁荣,依托于互联网、物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潜力巨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四是传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大有可为,聚焦重点区域、流域和重点行业,实施清洁化改造,能源、水资源高效改造和基础工业绿色化改造,可以实现制造业高效、节能、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为应对工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我国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已经取得实际成效。资源环境生态对工业发展的刚性约束增强,要素价格快速上涨导致工业成本竞争力削减,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工业国际分工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是我国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为此,我国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布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产业治理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外部市场环境、治理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多种举措促进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只要狠抓贯彻落实使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工业就有望在企稳中完成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强国战略目标。 工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妥善处理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防风险与促改革的关系。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阶段性困难和障碍,亟需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予以解决。制造业投资总体增速放缓,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和结构失衡风险加大,与国有控股投资冒进而民间投资低迷密切相关。地方债问题形势严峻,与地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失范密切相关。不断攀升的高房价导致房地产行业形成“虹吸”效应,对其它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压缩其它产业的市场空间,阻碍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协调发展,这与大量国有实体企业和金融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仍然较大、地方债务风险形势严峻、房地产业风险进一步累积的背景下,实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个“牛鼻子”,妥善处理好防风险与促改革关系。 |
关键词:中国,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