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5个士兵与改革:心中有战场,哪里都建功

长城网 作者:田鸿儒 2016-11-24 16:08:4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写在前面

  江河的澎湃,源于浪花的奔涌;灿烂的银河,来自星光的璀璨。金戈铁马,奋楫中流,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实践证明,士兵是军队的基石,军队的历史体现在每个士兵身上。

  士兵,如同人民军队这棵参天大树上的片片绿叶——对每一束温暖阳光、每一滴甘甜雨露、每一阵拂面微风都保持着先天的敏感,对身边人身边事有着更为具体的感触,对当下的时代有着更为直观的理解与认知。

  你听,士兵与改革的故事里,有一种力量在澎湃;你听,士兵与改革的故事里,有一种梦想在绽放。

心中有战场,哪里都能建功

  主人公心语: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铆在部队最需要的地方。

  ——第12集团军某团中士王雪鉴

  这些天,当听闻不少战友传来转隶分流的消息时,5年前,我所经历的那段转隶调整便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2011年,我顺利选改为下士,成为连队最年轻的班长,并凭着出色表现被团里列为提干对象。正当我积极备战提干考试之时,连队突然接到通知:全师改编为旅,全连整建制从苏北转隶到皖东某炮兵团。听到这个消息,我只觉得天塌下来一般。毫无疑问,我盼望的“军官梦”就这样成了镜花水月。

  转隶命令下达的那天晚上,我蹲在角落,望着天花板发呆。连队老班长、技师李鹏下哨回来,见我郁郁寡欢未能成眠,索性也蹲下来,给我讲起了他的故事——李鹏的家在河南农村,一家人全靠着李鹏每月的工资艰难度日。于这个贫困的家庭而言,他若能够在年底成功选改为上士,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就在几天前,团里考虑将他调到其他连队,却被他婉拒了。“留在团里有啥不好?不仅不用转隶到新单位,而且选改上士的成功率更大……”我不解地询问道,可他平静而坚定地说:“新单位训练任务更重,那里更需要我!”

  我听闻后,心情颇不平静。第二天,我逐个找班里战士聊天,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仅是我,连队的其他官兵也纷纷为转隶工作出主意、做准备,大伙儿同心协力,抵达新单位后连队建设很快恢复正轨。

  我清楚地记得,转隶后第二年,连队便以蓝军身份参加实兵演练。由于作战需要新增部分任务,连队缺少专业骨干。抵达演兵场后,我主动前往兄弟部队的点位现场取经,再将所学所获传授给连队骨干。演习中,我们以精准及时的火力压制技惊四座,当年,连队被集团军评为“先进连队”,我也赢得了“优秀士兵”的称号。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转隶后,李鹏凭借过硬的素质赢得官兵一致肯定,顺利选改为上士。而我虽然未能提干,但重新校正理想坐标,立志当个好兵。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已成功入选士官人才库,并被任命为连队代理排长。

  当下,改革强军的大幕已经拉开,面对一些战友对于个人成长进步和单位建设发展的担心,我想把李鹏送给我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心中有战场,哪里都能建功。

迎难而上,我实现了人生跨越

  主人公心语:回望来路,促使我不断成长拔节的,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第14集团军某旅士官长毛天平

  前不久,我被评为“全旅十大感动人物”,聚光灯下,主持人请我发表获奖感言。回望来路,促使我不断成长拔节的,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3年年底,全师改编成旅,设立士官长这一新岗位,我也有幸成为全旅第一批士官长。然而,刚刚走马上任,我就明显感到不适——改编后,连队武器装备由过去的1种炮变成4种炮,我在训练中竟有些说不上话、插不上手。

  随后,士官长能力素质考核接踵而至,一个爆炸性新闻在全旅传开:旅“训练尖子”、一连士官长刀刃因考核排名靠后,告别士官长岗位。

  这一幕似曾相识。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铁甲精兵”贾元友的偶像、“首席射手”张子雷由于不适应新装备,最终退伍回乡黯然离开。这件事对于贾元友的震撼与阵痛,或许我现在才算真真切切地感同身受——在部队转型发展中,每个官兵都面临着人生的抉择,要么因循守旧,最终被淘汰出局;要么勇敢迎接挑战,完成人生跨越。

  为了胜任岗位,我一本教材一本教材地翻,一个原理一个原理地学,还主动向连队大学生士兵请教专业知识,与其他士官长探讨组训方法。一年下来,连队武器装备我全都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比武考核中我还夺得第一。

  去年野外驻训,全旅首次组织难度大、风险高的迫击炮简便射击。何为简便,就是甩掉沉重的座板,在遭遇敌人时将炮管插入土里,仅依靠单人手腿协同支撑起炮身,随即发射炮弹。

  可此方法稳定性差,发射瞬间动作稍有变化,就会改变弹道,造成意料不到的后果。于大伙儿而言,这又是一个陌生领域,谁来打响第一炮?

  那一瞬间,我有些犹豫。我是家里的“主心骨”,万一发生意外,谁来照顾这个家。可实弹射击经验最丰富的我要是退缩了,其他人是不是也有理由选择退缩?挑战当前,决不能绕道走!

  实弹射击当天,大雨从天而降,阵地变得泥泞不堪,无疑给实弹射击又增添了一重难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我左手扶炮身、右手拿炮弹,轻呼一口气,果断将炮弹放入炮管。“砰!”一声炸响,炮弹呼啸出膛。不料,炮管因惯性下沉,缓冲机猛烈地撞到我的左膝,一阵钻心的疼痛让我好久没缓过劲儿,撩开裤腿一看,左膝内侧已然肿得发紫。

  我强忍剧痛,坚持完成实弹射击。当得知炮弹全部命中的消息时,我这才放松注意力,强烈的疼痛感让我一下子失去力气瘫倒在地,可内心却充盈着成功的喜悦……

走或者留,我听组织的

  主人公心语:如果组织要我分流,我服从安排,绝无二话。

  ——航空兵某团中士孟世宁

  平日里,我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但那天晚上,却迟迟做不了决定。

  那夜,指导员刘峻辰把我叫到宿舍:“世宁,你愿意分流到其他单位吗?”

  “分流?”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入伍7年来,我几次发现并解决飞机存在的重大故障,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严重飞行问题,自问表现不差。

  指导员解释道,团里即将列装最新战机,因战斗力需要准备将一部分官兵分流到其他兄弟单位。于我而言,如果选择分流,就凭我现在的技术本领,到达新单位后定会很快打开局面;如果选择留队,面对信息化含量极高的新战机,我很可能又要从头学起、从零开始。

  那一刻,只觉得改革近在咫尺。

  还是走吧!不是有句话叫“人向宽处行”么?去了新部队我依然是“香饽饽”,干起来肯定顺风顺水、游刃有余。可转念一想,我不是早就盼望新战机列装么?我不是承诺过要亲手放飞它们,与它们一起成长、并肩战斗么……分流的申请书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我实在觉得心里堵得慌,便决定去机务工作厂房里透透气。然而,当看到心爱的战机,回忆的一幕幕突然涌上心头——

  那天凌晨,我拎起设备检查一台新发动机。大伙儿都知道,发动机是战鹰的“心脏”,九级篦齿盘又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我的任务就是对九级篦齿盘进行“体检”。

  说实话,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九级篦齿盘上分布着36个均压孔,每个孔直径仅5毫米,必须在密闭无光的发动机内,通过直径不足2厘米的观察窗,将检测设备的探杆与36个均压孔无缝对接,其困难程度犹如盲人穿针。

  一个上午过去了,我早已满头大汗,手臂止不住地颤抖。“滴滴滴……”突然,检测设备告警。我更换仪器反复检测了5次,告警声依旧存在。根据经验,我断定九级篦齿盘上存在裂纹,必须马上上报。后经专家逐一检测,证实了我的判断。经此一战,我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奖章……

  扪心自问,当初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何在?当初一往无前的拼劲何在……我心头一颤,朝连队飞奔,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指导员我的选择——如果留下,我定要奋力托举新的战鹰飞向蓝天。如果组织要我分流,我服从安排,绝无二话。

紧急出航,我退掉了回家结婚的车票

  主人公心语:改革强军的伟业需要每名军人用血汗与牺牲拼接。

  ——某潜艇支队中士曹兵兵

  说实话,执行此次出海任务,我多多少少有些不情愿。

  我是一名雷弹兵,也是艇上的业务骨干。前几天,我已经订好车票准备回家办婚事,却接到紧急出航的命令,不得不拎起背囊登上舰艇。

  改革强军大幕已启,置身改革浪潮下,我的切身感受就是部队演训活动越来越重,紧急任务越来越多。这不,为圆满完成任务,我已两次推迟婚期。怀着满心的愧歉,我拨通了妻子的手机,说了一大堆无关痛痒的话,却始终难以把最关键的那句说出口。“你又回不来了吗?”敏感的妻子先开了口,安慰我道:“你安心执行任务,我等着你回来……”

  挂断电话,我心头的愧疚难以释怀,不禁萌生卸甲返乡的念头。

  带着些许纠结,我回到雷弹舱,却在《床铺安排表》上看到支队政委李云平睡我下铺。熟悉潜艇的人都知道,我们雷弹舱是艇上摇晃最剧烈的舱室,很少有人会跟我们“抢”位置。听说,李政委这次带工作组跟我们出海,艇队原本安排他住条件稍微好些的舱室,可他却坚持住雷弹舱。

  一开始,大家有些拘谨,怕影响领导休息,可随着交流渐多,我对李政委的感觉越来越亲切。水下航行,李政委发现我们在狭小的空间里容易心情低落烦闷,于是就召集心理骨干,就如何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开展心理疏导等问题传方法、讲思路;演训一线,针对短板弱项,李政委带头攻坚克难,加班加点推演战术、研究战法。

  一路航行,李政委的一言一行不仅让我感受到党委机关的务实作风,更让我对当兵的价值与意义有了重新的思考——改革强军的伟业需要每名军人用血汗与牺牲拼接、用奉献与付出堆砌,这是军人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

  随后,我重新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演训工作中。超视距导弹攻击是个重难点科目,在此次航行中,我毛遂自荐,协助雷弹技师余文武做好数据汇总和整理工作,为下一步理论验证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

  潜艇停靠码头那天早晨,李政委即将离开,离别之际,他把一张休假单递到了我手上:“小伙子,抓紧把婚事儿办了,下回出海,我还睡你下铺!”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一阵暖流涌上心头的同时,只觉得肩头沉甸甸的。

迎接挑战,我实现了“点火”的梦想

  主人公心语:不同岗位的锤炼摔打让我懂得,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称得上好兵。

  ——火箭军某旅导弹操作号手高蒙蒙

  如果问我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里,什么最让我记忆深刻,我会毫不犹疑地回答道:赴西北执行实弹发射任务,终于圆了我的“发射梦”。我很庆幸,梦想没有被我放弃,我更感到幸运的是,一路走来,不同岗位的锤炼摔打让我懂得,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称得上好兵。

  初入军营,我心里就一个念头:分到发射连,亲手“点火”让导弹飞天。然而下连时,人是去了发射连,却被定岗为吊装导弹的转载号手……

  正当意志消沉之时,老兵故事会上,我听到了“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一等功臣何贤达立足岗位、争当精兵的故事。当时,坐在台下的我拍红了巴掌,暗暗下定决心:像他那样干,做最棒的转载号手!夜以继日,苦练精练,终于,我成了转载专业的“大拿”。

  2012年,我迎来人生的转折:由于多次执行重大任务表现突出,营里根据战斗力建设需要,准备将我调整到了发射号手的岗位。

  面对重新回到梦想轨道的珍贵机会,我却陷入了犹豫与彷徨——选择梦想,意味着回到原点、重新归零;停留原地,总觉得留有遗憾、心有不甘。我不断地询问身边班长骨干的意见,想从他们的口中找到答案,甚至想让他们替我做决定,可一圈儿问下来,他们反而问我:当号手“点火”导弹腾飞时,你是否激动如初?夜深人静,你的梦乡里是否还有发射号手的踪影……一夜辗转,第二天我敲开了连长寝室的门,决定听从梦想的呼唤,争当一名优秀的发射号手。

  为了尽快胜任岗位,我天天加班加点学专业。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白天带着专业教材打点滴,夜里偷偷溜进学习室“开小灶”,累了困了,我就靠洗凉水脸、喝浓咖啡提神。好几次,我实在撑不下去,心头萌生“打道回府”的想法,可每次走到连长寝室门前,看到门上那“练兵备战、枕戈待旦”八个字,我又重新坐到了书桌前……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发射号手的“上岗证”。

  去年年初,我接到了赴西北执行实弹发射任务的通知。西北戈壁的严冬,风沙肆虐、滴水成冰,但我们始终保持高昂的训练激情——每一个动作,我都反复打磨做到精准到位;每一次流程,我都严抓细抠确保万无一失。

  强化训练20多天,我们终于迎来了导弹发射的那一天。“号手就位!”我们奔赴战位。

  “轰!”一声巨响,导弹腾飞。成功了!数分钟后得到报告:导弹准确命中目标!这意味着,我实现了军旅人生的第一次“点火”。那一刻,我和战友们紧紧相拥,热泪盈眶……

  (蔡应东、向旭、徐边春、杨朝钊、李帆、王昊、周演成、本报特约记者李永飞、宋开国、高毅协助采访整理)

  -后记

  面对改革,士兵有士兵的视角、士兵的阵痛、士兵的感悟。

  无论是面对改革自信从容的王雪鉴,还是在挑战中成长成才的毛天平;无论是对党委机关转作风感受颇深的曹兵兵,还是把每个岗位都干得精彩的高蒙蒙,他们今天心灵战场上燃烧的烽烟,正是军队走向辉煌明天的注脚。

  透过战士的眼睛与心灵,聆听士兵与改革的故事,或许,我们从中更能体悟到士兵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心灵脉动,更能感受到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铿锵步伐。

来源: 中国军网

关键词:军改,士兵

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