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国内

这场“放管服”座谈会,总理为何放在上海自贸区开?

长城网 作者:杨芳 2016-11-24 08:45: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地点有讲究,不在中南海,而在上海自贸区。要理解其中涵义,可追溯到半年前的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各地连线中南海,倾听总理改革部署。半年过去,“推进”成效如何,积累了哪些好的经验,可以说到了开一个“现场会”的时机,以促进改革“深化”。

  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GE中国研发总部。

  地点选在哪儿?上海自贸区作为“放管服”改革最先破题的地方,无疑是最佳选择。从3年前力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起,这里就一直是李克强寄予厚望的地方。他一再强调,自贸区是“改革高地”而非“政策洼地”。事实上,上海自贸区成立3年来也没负改革试验之名,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迈出实质步伐,先行先试100多项改革措施并复制推广到全国。可以说,这里一直就是“放管服”改革的“现场”。

  时间选择也有讲究。11月21日当天上午,总理先考察了上海自贸区市场监管局。下午的座谈会之前,他又考察了GE中国总部和中国研发总部,从考察点直奔会场。某种意义上,这恰是“放管服”的两端:前者是看政府做得如何,后者是看企业感受如何。

  半年前的“放管服”电视电话会上,李克强明确要求,“双随机一公开”作为监管制度重大改革,今年要全面推开,并要继续推进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此次在上海,自贸区市场监管局向总理集中汇报的,正是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的成果。总理还应邀现场点击鼠标,通过网上平台启动了一次“双随机”抽查。

  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上海自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同样是在那次电视电话会上,李克强说,“放管服”改革要营造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培育提升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此次考察GE中国,公司负责人向总理汇报:上海自贸区的工商、海关、商检等政策对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提高GE的运行效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促使GE不断加大在这里的投资和“深耕”力度。

  当天的座谈会有11个省份或地级市政府负责人参加,涵盖东、中、西、东北地区。这样的安排也有深意:虽然是部分,但足以代表全国。无论是“放管服”的“排头兵”上海、浙江等东部省份,还是老工业基地如黑龙江、中部代表如湖北武汉、西部地区如宁夏银川,李克强都一一“评点”,对各地改革做出指示。

  诚如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的那样,“中国这30多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各地你追我赶、竞相迸发的竞争力”。在当前经济出现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的大背景下,座谈会这番安排无疑既“奖掖先进”也“鞭策后进”,以期能够充分调动各地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放管服”改革的深化。

  改革本身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如此。上海自贸区从最初28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120平方公里,更在广东、天津、福建等地复制出10个各具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李克强此次又提出新要求,希望上海自贸区把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更紧结合起来,做改革开放新标杆,同时要“立足上海、对标国际”。就全国范围而言,总理则要求各地“对标先进、挖掘潜力”,特别是要推广复制自贸区的改革经验。

  11月21日,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

  “自贸区这个改革开放‘高地’,高在‘放管服’,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在新动能的培育,高在整个市场环境的开放、公平和公正。”总理在座谈会上这样说。

  引人注目的是,当天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用“壮士断腕”来形容推动“放管服”改革的决心,强调要持之以恒进行政府“自我革命”,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来人民群众长远的“利”。

  “当官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造福百姓吗!用权为了什么?不就是要让人民受益吗!”总理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只有把‘放管服’这件事做好了,才对得起百姓,对得起人民。”

来源: 人民网

关键词:李克强,上海自贸区,放管服,座谈会

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