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国内

贵州开启军民融合发展新征程

长城网 作者: 2016-11-17 14:15:0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1月15日,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开启贵州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贵州各市州及贵安新区、省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军工单位及民口配套企业、省内重点企业等负责人参会。

  会议现场

  规模如此之大的会议,在贵州军工历史上并不多见。这与当前党中央高度关注军民融合发展不无关系。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时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为军地双方做实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说。

  这位负责人认为,目前军工行业实现了从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迅速;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正在不断加深,“军参民”的范围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格局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改革也在扎实推进,“核能、航天、航空、船舶等对外合作不断拓展,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省份,贵州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十万大军开赴贵州,拉开了战略后方建设的序幕。三线建设播下了贵州现代工业文明的种子,奠定了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十年峥嵘岁月,贵州国防科技工业构建起以贵阳、遵义、安顺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新格局,形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航空发动机四大板块为主体的科研生产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贵州航空工业成为国内最完整的飞机科研生产基地;航天十院成为国内配套齐全的地空武器系统科研生产基地;航发黎阳成为国内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唯一基地;中国振华成为国内综合保障能力最强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基地。

  全省国防工业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77个,占全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40%以上。

  先后研制生产13大类110多种武器装备列装部队,为国家武器装备重点型号任务配套率达80%以上。“山鹰”飞机、军用无人机、红旗导弹成为大国利器,为“神舟”腾飞、“嫦娥”奔月、“蛟龙”深潜以及北斗卫星、主力战机、大运飞机等提供有力支撑。

  ……

  “十二五”期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规模以上(2000万口径)总产值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2015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含军转民)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5亿元;完成增加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2.3%,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

  新的战略部署,新的伟大征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防科技工业其技术能力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在拉动地方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贵州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省委主要负责人强调,贵州必须把握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抓住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布局优化、改革深化的契机,加快推进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具体如何布局?

  贵州规划先行。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完善顶层设计。

  《规划》提出,贵州要把握做精做强军工主业、大力发展“军转民”、积极培育“民参军”“三大重点”,要聚焦打造示范园区、培育骨干企业、丰富优势产品、实施重点项目、突破核心技术、强化大数据引领和加快人才建设“七大任务”,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融合发展”良好格局,把贵州建成国家重要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到2020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8%以上,“军转民”“民参军”工业总产值合计占比超过50%;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新增"民参军"企业200家。

  “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则不可以养兵。”贵州将持续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举全省之力做实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来源: 当代先锋网

关键词:军民,融合,征程,推进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