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将至 列清单理性购物成趋势
导语:11月到了,经过8年热炒,从“光棍节”起家的双11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购物狂欢节”。瞧,一进11月,各路商家线上线下的狂欢阵势都已拉开,大批网购族也悄悄列好了采购清单,只等11月11日当天——只要不“剁手”,岂能不“出手”?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商家备战 各种新玩法引领潮流与欢乐 以低价起家并宣称低到极致的双11,在今年几家电商巨头打出的旗号中,重点却不是价格战,而是更多转向了时尚、潮流、有趣,用各种新鲜有趣的玩法与场景体验式吸引消费者。让参与者不仅买得便宜,更要买得开心。 苏宁云商将打造“穿越式”双11,线上线下一起推出了“笑倾城”,重现古代商业形态的变迁,参观者可以边逛边买,感悟老祖宗留下来的商业文化。同时招募111名网红进驻“笑倾城”,每天围绕不同主题进行直播,一边发红包,一边推荐潮品。实体店则是将一批神话人物、历史人物请到卖场与顾客互动。“双11当天,我们在店里安排了很多历史场景和神话场景,有嫦娥、月老、财神、貂蝉等,还有很多环节的游戏,比如顾客到店后可以去财神的钱庄签到,领取令牌,再兑换礼物;还有唐伯虎点秋香,四位古装美女中只有一位是真秋香,顾客点中了也会有礼物。”石家庄苏宁的牛女士介绍说,他们做这些游戏的安排就是想把顾客从电脑、手机前吸引到实体店,让大家参与到游戏中,边玩边买,也有利于身心愉悦。 与苏宁的穿越回古代相对应,天猫平台的主旋律则是“未来”。此次双11,天猫首次引入了VR购物,消费者戴上VR眼镜,如同坐上穿梭机,立即穿越到美国、日本或者澳洲的百货中心,琳琅满目的商品瞬间涌入眼前,一旦你的双眼盯住某款产品,系统会自动判断这是你想要的商品,商品随即“飞”到眼前,得到视线确认后弹出支付密码输入框,随着视线移动完成密码的输入,订单完成,坐等上门即可。电视直播、明星与网红的参与更为今年双11制造了看点与欢乐元素。双11期间,天猫、苏宁都会有双11晚会在不同渠道直播,有明星主播站台、有互动游戏,还有红包、礼物等消费者福利,创造“双11狂欢节”。 京东商城在双11期间也推出了大批欢乐互动的游戏,并且早早开始在各个渠道宣传今年双11的新理念——“冷静购物,买点好的”。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双11走到今天,消费者期待的早已不再是单调的打折促销,而是从引领消费转向引领生活方式,让消费者从双11中收获更多的时尚体验。 “双十一”真的更便宜吗?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广州某大学大四学生小杨对去年的“双十一”抢购活动仍记忆犹新。当时,小杨发现自己关注已久的某款洗面奶的“双十一优惠价”竟高于几天前的原价。“我之前就想买的,但想着等双十一应该会便宜一些,没想到当天的优惠价比原价还贵了10块钱。”小杨回忆道。 以为“双十一”后价格可能还会涨,小杨还是以高于原价的“优惠价”买下了这款商品。但她对此商城的印象变差了,“感觉自己被骗了”。 纵观历年来的“双十一”,平台、商家的优惠方式主要有打折、买即赠、优惠券、满减、抽奖、秒杀、竞猜等。形形色色的优惠方式诱惑着消费者,但是消费者是否真的从中得到了实惠?有消费者反映,这些优惠活动有时候存在着“猫腻”,甚至出现优惠价比原价更贵的情况。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去年“双十一”后对网购商品价格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发布《部分“双十一”网购商品价格跟踪情况报告》。报告称,与“双十一”价格相比,11月18日的价格调查结果显示,73款同款在售商品中,23款价格不变,仍维持在“双十一”促销时的同一水平;45款价格上涨,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0倍;5款在“双十一”一周之后价格不升反降,售价低于“双十一”价格。12月5日的价格调查结果显示,73款同款在售商品中,相比于“双十一”价格,共有18款价格维持不变,48款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7款价格下降。 此外调查还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中,无论是自营还是非自营商品,均存在以商品“专柜价”或“厂家建议价”为基准价进行大幅打折行为。然而,这些专柜价、建议价(原价)存在随意标注的情况,涉嫌虚假折扣。如某款女装吊牌价是528元,在网上却标称原价1199元,折后售价89元,商品的折扣甚至低于1折。还有一些商家常用的套路,比如一些优惠券的使用都会有限制条件,而抽奖、秒杀等活动更是被诟病商家可以在后台操控,以制造商品抢购火热的虚假现象。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见证阿里巴巴等8家企业签订《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严打“刷单”行为,对利用交易炒作网络商家信用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而本次是国家发改委在一个月之内再度喊话,呼吁商家依法促销。 快递练兵 新设备、临时工全上岗 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每年双11都是对快递业的一次大考,去年11月11日,仅天猫、淘宝就创下了912亿元成交额和4.67亿件物流订单的纪录。根据中国快递协会、菜鸟网络的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整个快递行业处理的快件量将超过10亿件。面对天量包裹,物流体系将迎接极限峰值挑战。据记者了解,各快递公司的双11备战从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包括设备更新、人员增加等,为了提高分拣效率,一些快递公司还启用了全自动化分拣设备。 顺丰速运河北分公司的相关人员介绍说,公司的分拣操作间今年搬了新址,场地增大,设备增加,预计每天的最高处理量会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专门为双11招的一批临时工也已开始陆续上岗熟悉流程。“双11期间,我们河北区域的临时用工就会增加2000余人,这些临时人员一般来自大学和劳务派遣公司,经过简单培训,会在正式员工的带领下做些辅助工作。”这位工作人员说。苏宁物流的相关人员也介绍说,公司已经联系了一批有经验的临时工,双11后可随时加入送货队伍,而且公司各个岗位的办公人员也会集中帮忙送货,以保证物流快捷通畅。 记者昨日在几家求职网站看到,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物流公司都在招聘快递员,有的公司注明“急招”,除每月3000-5000元的月薪外还有五险一金。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说,经过8年双11的历练,快递行业也在逐渐成熟,各公司都有了应急预案,很多合作的劳务派谴公司会及时输送临时用工,不会再出现前几年的“爆仓”现象。今年双11是个周五,估计过后的下周一(11月14日)会是首个集中到货期,建议双11当天下单的市民保持手机畅通,而且下单地址最好填写单位,避免送货到家后家里没人。 此外,今年双11前还有电商推出了“送货龟速险”,如果送货时间超过8天可获赔偿,在意收货时间的消费者可关注这一险种。 消费调查 用户购买决策更加谨慎 “双十一”活动每次都会刷新一轮数据,以淘宝、天猫为例,2009年至2015年这7年来,“双十一”当天的成交额持续上升。2015年淘宝、天猫的总成交额为912.17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59.7%。据业内预测,按照阿里往年在“双十一”时的表现,今年的销售额较去年可增长至少30%,极有可能超过1186亿元。 与此同时,在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很多商家发现消费者的标准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除了在乎价格外,更在乎产品质量和商家服务了。根据易观国际与京东10月18日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2013年至2015年京东“双十一”期间,用户售前咨询量占比逐年升高,售后咨询占比逐年下降。也就是说,用户在购买货品之前会更多地进行比较。 该报告称,“双十一”期间,用户购物时每个订单对应的浏览页面次数也明显增加,用户购买决策过程较平时网购更加谨慎,仅因降价而冲动消费的行为减少。 广州晴朗天咨询中心消费心理专家袁荣亲分析,消费者扎堆在“双十一”抢购主要出于两种心理因素:一是“占便宜”心理,在降价促销活动面前,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买到就是赚到,商家做活动正是利用了这种消费心理;二是从众心理,消费者觉得那么多人抢购的东西肯定是有利可图的,都愿意跟着买。 袁荣亲建议,消费者没有必要在“双十一”扎堆购物品,因为在这期间,物流服务、商家服务的质量相对会较差,极易给消费者较差的购物体验。他建议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在面对那么多的商品诱惑的时候,要问一下自己,你真的有需要吗?” 新闻多一点 北京市工商局“双十一”前约谈11家电商 “双十一”网购促销活动即将开始。11月2日,北京市工商局召集京东、天猫、国美在线、亚马逊等本市11家主要电商平台,就“双十一”活动期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商品质量、促销广告发布等进行行政指导。要求各电商平台承担首问责任,严格落实赔偿先付制度,同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等。 北京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向电商提出,电商平台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责任人,要求电商平台积极承担首问责任,严格落实赔偿先付制度。电商平台要制定活动期间应对消费争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针对促销活动期间的促销广告、促销活动、商品质量、货源保障等问题进行自查;商品处要求电商平台自觉履行并督促商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广告处提出,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要履行好广告的查验、核对义务,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不得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明白;促销广告内容中表明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附带赠送的,应当明示所附带赠送商品或者服务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未经允许,不得在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中附加广告或者广告链接。 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要求各电商平台应在网站显著位置标注客服电话或微信、QQ、Email等在线客服信息,方便消费者进行咨询、投诉。开通“绿色通道12315网上工作平台”的,应在一个工作日内签收工商部门转办投诉信息,签收后两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据燕赵晚报、新华网、北京青年报等综合) |
关键词:清单,理性,购物,快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