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青春偶像剧”贵州有戏 遵义娄山长征故事有望搬上荧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81年前,毛泽东的一首《忆秦娥·娄山关》将红军万里长征的悲壮苍凉、慷慨高亢描写得淋漓尽致。位于贵州遵义的娄山关,也就此在中国的红色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忆当年峥嵘岁月,伟大转折的背后还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后的今天,有一群人依旧在追寻着这段历史。 10月27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视剧《娄山奇兵》(暂名)创作策划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文联、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的党史权威专家、影视剧创作专家及相关专家学者同该剧投资方、制作方共聚一堂,围绕新剧的创作方向、主题定位、艺术建构、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对新剧《娄山奇兵》的策划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该剧题材独具特色、引人关注,非常令人期待。目前,该剧正处在关键的剧本创作阶段,有望在2017年4月开拍并在年内播出,成为贵州继《十送红军》《二十四道拐》等艺术精品之后的又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力作。 新剧:真实历史基础上的“奇兵故事” 据史料文献考证,1929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就在贵州建立组织并开展活动,到三十年代初期,贵州各地党的地下基层组织逐渐增多,领导人民进行反抗地方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并组织抗日救亡等运动。 1934年初,从上海返乡的中共党员林青、缪正元等在毕节建立中共毕节支部。随着革命力量的不断发展和汇合,在没有找到上级党组织之前,为了积极开展贵州的革命活动,林青等于1934年9月组成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林青等人所领导的地下党组织获得中共中央承认并被批准建立为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这是中共中央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批准建立的唯一的省一级地下党的领导机构。 中共贵州省工委建立后,积极配合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在全省发展党员、建立组织,推动抗日救亡活动进一步开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电视剧《娄山奇兵》便取材于红军长征转战贵州时期,中共贵州地下组织在大娄山脉的这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历史,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讲述几名热血青年投身革命,积极发展党员、创建党组织,追寻中国共产党革命脚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其中包含了谍战、枪战、爱情、信仰等多重元素。 价值:“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下,电视荧幕上的红色革命题材剧比比皆是,但其中真正能传承历史意义、传递特殊情怀的作品却依旧稀缺,这为新剧《娄山奇兵》的突围创造了空间和可能性。如何既彰显核心价值、又体现贵州元素,同时“叫座”?剧本创作成了研讨会关注的焦点。 “有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兴奋地说,地下党组织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这一题材本身就非常吸引人,极具特色,有着丰富的创作空间。 “地下党与长征、长征与四渡赤水、贵州与长征……这些元素聚集在电视荧屏上,这还是第一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同样认为,《娄山奇兵》最大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揭秘性,题材视角新鲜,值得期待。 构建:小人物大背景下的“贵州题材” 作为电视剧的制作方,小马奔腾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著名制片人李立功在介绍《娄山奇兵》的创作构建时提出了“小人物大背景”的手法,“通过小人物的塑造,以充满故事性、传奇性的人物故事展示大的历史背景。”这一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直肯定。 全国史料丛书审查小组成员、编委、首席军史专家、肖裕声少将认为,对于革命故事题材的呈现,必须将其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贵州同样有着多彩的历史文化。”他说,“长征途中,贵州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抗战中,贵州的少数民族抗战又是非同一般的抗战,在战争中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因此,如何处理好人物与长征故事、贵州与长征历史的关系,是剧本创作的重点。”在剧本创作上,陈晋坚持长征背景、贵州元素。 人物:不看“颜值”不凑“热闹”红色基因是王道 在人物塑造方面,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国强调了真实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不盲目追求“颜值”,也不要“小鲜肉”,“不能牺牲历史的真实!”他说。 “人物形象的塑造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气质。”陈晋认为,对于性格的刻画尤为重要,这也是电视剧突破红色“神剧”、“雷剧”的机会,“通过故事展现普通人身上的红色基因,并带着个性地去激发他们,不能神话也不能庸俗化。”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电视剧定制组组长王岩提出了“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概念,她希望《娄山奇兵》通过对年轻人物的塑造,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引起共鸣,“让更多年轻人熟知长征历史,牢记长征精神。” |
关键词:长征故事,贵州,青春偶像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