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大咖共议人工智能:AI产业化需外部助力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赵超)由华夏幸福主办的2016产业中国年会10月26日在京召开。同期举行的“2016人工智能青年创新峰会”上,多位业内的知名专家站在产业界的高度,展开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高峰对话。 人工智能是中国赶超世界的良机 2016年,随着谷歌AlphaGo的横空出世,令人工智能备受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从实验室脱颖而出,步入人们的生活。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乐观情绪曾反复出现。与此前不同的是,如今产业界几乎达成共识:更廉价的并行计算、更优质的算法、以及更庞大的数据量,终于可以让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时代”的前缀。 中科视拓董事长、计算机视觉专家山世光在发言时指出,这一轮人工智能热潮的背后,离不开深度模型、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和智力众包等技术的发展和推动。 其中,始于2006年的深度学习理论的日趋完善尤为关键。深度学习可以让机器拥有某种类似于“自我学习”的能力。如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所言:“人工智能的核心不仅仅是算法,更是学习。在今天大数据环境下,可以把程序放到数据里,让程序围着数据转,形成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如果能够通过记忆认知、计算认知、交互认知三位一体的认知网络,形式化脑认知,形成决策脑,就可展现出人工智能的井喷局面和灿烂前景。”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转折点,会与数据量的井喷并行出现——后者是“喂养”人工智能的“养料”。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与数据的共生关系对中国是一种利好。 论坛嘉宾、云知声董事长黄伟指出,人工智能的普及离不开大数据,而大数据一定和海量的用户密切相关,所以人工智能是中国赶超世界的良机,我们以前做芯片不如美国人,机械制造不如德国人,但在人工智能领域是有机会的。 AI技术落地离不开外部支持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将迎来与其他行业爆发式的融合,既商业化进程,这也意味着未来将会出现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因为市场巨大,在面对具体乃至细碎的应用场景时,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产业化落地,很难被巨头垄断,无论是觅得一个尚未爆发的核心技术,还是将人工智能搁置到自身所在的传统行业,都为创业者留下了诸多可能。 然而,在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等待解决。 山世光认为,开放数据,开源,是国内学术界和工业界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国外开源社区有非常多的人愿意做贡献,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行业和整个生态发展得更快。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产学研之间,还尚未大面积形成成熟的共赢机制。相对其他领域互联网创业,虽然有深度学习技术的加持,但人工智能创业门槛依旧相对高企,且很多是综合性的复杂产业,由创意到最终量产,往往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 据了解,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落地,本次大会主办方华夏幸福做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作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在香河打造的机器人产业园,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提供最大化扶持。同时,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京津冀总部也将落户固安新兴产业示范区。 华夏幸福产业发展集团总裁赵威表示,华夏幸福致力于从创新的源头入手,坚持“全球技术—华夏加速—中国创造”的创新发展战略,建立“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产业新城”的产业培植链条,推进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在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内“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
关键词:共赢机制,AlphaGo,谷歌,人工智能技术,AI,助力,产业化发展,养料,喂养,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