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恨铁不成钢”不是理由 体罚陋习不能久治不愈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10-16 23:26:0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12日凌晨,有网友发帖称,广安市前锋区某镇初级中学初一某班部分同学因未完成英语作业,被英语老师“请”上讲台,要求面向班上同学下跪并打自己耳光,7人逐一“完成”处罚后走下讲台。面对记者采访,要求学生下跪的老师则表示恨铁不成钢,情急之下做出了过激之举。

  “恨铁不成钢”不是体罚学生的借口

  学生顽劣,老师诉诸暴力本就不可取,更何况还是精神、肉体的双重惩罚。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除此之外不能屈膝,还有一句话叫做“打人不打脸”,下跪、自扇耳光都是对学生人格和尊严的侮辱。下跪的是孩子,矮化的是师德;打的是学生,疼的是教育。再恨铁不成钢,也不能以爱之名,行背德之事,况且学生在“体罚”后是“知耻而后勇”还是“破罐子破摔”,老师能否拿捏得准?“恨铁不成钢”,不过是欲盖弥彰的遁词。

  “体罚”成久治不愈的顽疾当反思

  应试教育的压力

  应试教育制度下教师们面临巨大的班级分数排名压力,且往往直接和自身的工资奖金、职务职级挂钩,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往往会转嫁到学生身上,从而对拖垮全班成绩的“后进生”,做出非理性的惩罚冲动。其实,这样的惩罚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更多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激化师生矛盾,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缺乏师德培育

  学校教育理念抱残守缺,忽视教师师德培育。从前的教育观念,“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到现在仍被大部分学校奉为教育“信条”,部分学校对于老师打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默许的态度,是对“体罚”的变相鼓励。当前的教育常态更需注重师德培养,从“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评价应该引入“私人订制”模式,才有可能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体罚当止,刻不容缓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请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力,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国家对学生,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利维护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偏偏就在这样的高度重视下仍然有人“顶风作案”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教师体罚学生是对学生生命权、健康权和人格权的侵犯,即便出于教育的目的,也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生理或心理伤害。加拿大曾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曾被“体罚”的受访者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一系列数据让观者心惊。因此,体罚当止,而且刻不容缓。

  (据南海网、长江网、红网等综合)

来源: 长城网

关键词:体罚,师德,教育

责任编辑:张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