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打造创新引擎 激发第一动力

长城网 作者:郭 伟 2016-09-21 15:47: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河北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述

  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6%——这是创新型河北建设交出的新答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投入连年增长、激励政策接连出台,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找准“痛点”补短板

  ——综合施策破解创新“两难一少”

  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科技成果转化难,创新主体少,这“两难一少”是科技创新作为我省发展“最大短板”的集中体现。

  直面这些“痛点”,我省综合施策,切实把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创新上,加速补齐“短板”。

  为化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我省加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北创新28条、科技改革119条、创新创业15条、知识产权18条、科技金融16条等一批科技新政密集出台,不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京津冀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创业培训“三中心”和科技金融超市、科技资源共享“两平台”相继推出,连通京津、贯通各市、覆盖全省。我省科技支行实现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有11家科技支行挂牌运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双创”输血供氧。

  为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我省谋划打造“一南一北一环”三大战略性标志性平台。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南”即以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为支撑的创新廊道;“一北”即以科技冬奥行动计划为支撑的绿色廊道;“一环”即以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为支撑的现代都市农业廊道。为加速成果转化进程,科技部与京津冀首支协同创新基金近期完成注册,总部设在京南试验区核心区、首期规模10亿元;科技部与省政府共同设立的规模10亿元科技成果引导基金已正式运营,为打通成果转化通道走出一条新路。

  为加速培育市场主体,我省一手抓“顶天立地”大企业,一手抓“铺天盖地”中小企业,相继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省科技厅统计显示,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万家。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为全省加快结构调整、迈向产业中高端提供了重要支撑。

  抓住重点树“标杆”

  ——抓大专项建大平台谋大突破

  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唐山轨道客车公司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创下487.3公里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代表着当今高速动车组制造技术的世界最高水平。

  国内唯一、全球第五——东旭集团的液晶玻璃基板成套技术,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成为具备研发和制造液晶玻璃基板能力的企业。

  连续12年全国销量和出口量第一——长城汽车集团的哈弗H系列产品,成为中国SUV的领导品牌。

  中国高端生物技术原创零的突破——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研究的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国际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

  近年来,我省接连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标志性突破。一系列闪耀着河北创新智慧的标杆技术,让我省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内站立潮头。

  许多“妙手偶得”的技术突破,源自筹谋在先的科技专项支撑。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众多技术创新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了卫星组合导航、高效太阳能电池、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焊接机器人、超薄硅片切割、农业新品种选育等一批关键技术。

  瞄准河北重大产业需求,精准发力,重大科技专项已成为催生我省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源头活水。“十二五”期间,我省获得了67项国家科技奖励,并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石药丁苯酞、晨光天然色素、张杂谷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不断涌现,“渤海粮仓”等农业示范工程成效显著。聚焦我省发展主基调,我省还将重点抓好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性能新材料、钢铁产业创新、化工产业创新、现代农业创新、现代服务业创新、科技惠民等十个重大科技专项。

  统计显示,通过深化与科技部合作,“十二五”期间我省3000多个科技专项列入国家支持计划,累计争取资金100多亿元,越来越多的“国字号”科技项目,成为驱动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聚焦对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我省提出,借力部委、携手京津,争取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优先布局河北,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重大创新平台优先布局河北。

  目前,我省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分别达到105家、231家、481家、122家、28家,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29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9家,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第一家材料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奥集团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第一家中美合作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工业大学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等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创新发展中发挥了支撑引领作用。

  协同创新聚要素

  ——“五个共建”加速资源再配置

  与京津签署合作协议356个,引进和转化科技项目295项,1209家京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河北……

  如今,京津富集的创新资源,流转进入河北的速度正大大加快,京津冀区域内创新要素的再配置大潮已初现端倪。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在协同创新中谋求更大突破,我省实施了“五个共建”行动,吸引京津创新要素向我省加速集聚。

  共建科技园区。截至目前,我省已与京津合作共建各类园区39个,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目前已有千方科技、碧水源、瀚海智业等上百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落户。

  共建创新基地。我省已与京津合作共建各类创新基地27个,中关村在正定高新区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曹妃甸建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落户固安。

  此外,我省还通过与京津共建转化基金、共建技术市场、共建创新联盟,大大加快三地协同创新步伐。目前,在钢铁、抗生素、卫星导航、半导体照明、果品等产业领域,京津冀已建立产业技术联盟26家。这些联盟打造出开放的资源整合发展平台,有效提升了产业核心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带动了相关产业提升和产品升级。

  协同创新也衍生出一批创新模式和创新样板——

  北京海淀区与秦皇岛合作构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采取多方利益共享新模式。双方建立“四四二”利益分配机制,对中关村海淀园企业落地秦皇岛,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双方按照各40%共享,同时还有20%用于建立产业基金,扶持入园企业发展。

  廊坊永清与北京亦庄合作共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采取助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双方开展跨区域全产业链合作,税收及运营收益按出资比例分享,初步形成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石家庄科技大市场与京津创新平台实现全面对接,开创科技服务新模式。设立京津技术市场服务窗口,加快北京和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来源: 河北日报

关键词:短板,创新主体,痛点,协同创新

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