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黑暗中 让我带你奔跑
残奥会盲人选手和他们的领跑员

长城网 作者:郑直 何军 2016-09-11 23:44: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9月9日,中国选手周国华和领跑员贾登璞在比赛前。当日,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田径女子100米T11级决赛中,周国华以11秒98的成绩获得银牌,刘翠青以12秒07的成绩获得铜牌。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结实的书包带用缝纫机或者手工缝成一个圈,外边再缠上几层羽毛球拍的手胶,这样的引导环套在两个人的手上,视力受损的运动员与领跑员就成为一个整体,即使在黑暗之中,也可以跟随后者的脚步放心奔跑。

  刚刚结束里约残奥会女子T11级100米决赛的周国华和贾登璞从2015年1月份开始配合,在周国华戴上眼罩登上跑道时,贾登璞就是她在赛场上的眼睛。在近两年的磨合过后,他们在刚刚的比赛里把之前的个人最好成绩从12.08秒提高到11.98秒,还拿下一枚珍贵的银牌。

  这一级别的比赛中,选手与领跑员是否能并驾齐驱非常重要。“这个对于身高和速度都有要求的,像我跑起来的话就喜欢跑得高一点,步幅大一点,一般的话领跑员都要一米八以上。”身高165cm的周国华说,“他(贾登璞)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很优秀的!”

  旁边的贾登璞腼腆地笑笑,“我1米80,刚刚合适。”

  沈阳体院毕业的贾登璞2014年时跟随胡正观教练在国家队实习,那段时间的周国华正在寻找领跑员,两个人一拍即合。

  “完全熟练的话,其实大家都需要磨合。但是从一开始我们两个就是最有默契的。”周国华笑着说。在场上,两个人用简单的口令和动作沟通。“弯道的时候有口令,直道的时候他说压!我就知道该压线往前冲了。”

  在赛场上并肩奔跑,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两个人的答案异口同声:“信任。”

  “其实一开始最重要的是她对我的信任,因为之前我对这项运动并不如她了解。”贾登璞说。“跟他跑的话要完全信任他,不然不敢跑。”周国华补充道。

  这样的信任建立起来并非一朝一夕,在训练中,是一圈又一圈跑道的积累,在生活中,用贾登璞的话说,“除了她洗漱休息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在一起”。

  “我干什么都需要他帮忙,有时候去银行取钱把密码都忘了,还要问他。”周国华笑着说,“他性格特别好,有时候我弄个什么东西好麻烦,要是别人帮我去弄,肯定会先凶我一顿,然后他就好耐心好耐心地帮我去弄。”

  “生活方面能对她有多大帮助就有多大帮助。”贾登璞说,“但怎么说呢,之前我也是运动员,和她配合之后,我也有了机会能站在这样的赛场上,可能她对我的鼓舞还更大一点。”

  贾登璞之前主攻100米,个人最好成绩在10秒6左右,还曾拿下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第一名。不过站在里约的赛场上,对他来说依然是珍贵的人生经历。

  在未来几天,贾登璞还将引导着周国华奔跑在200米、400米与4X100米的比赛中,在黑暗中,他是她的眼睛,在赛道上,她也在帮他完成梦想,盲人选手与领跑员之间,是小小的引导环远不能概括的紧密联系。

来源: 新华网

关键词:残奥会,盲人,选手

责任编辑:刘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