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国内

瓷——龙泉人守护了千年的魂

长城网 作者: 2016-09-05 11:37:5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选择杭州作为2016G20峰会的举办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

  在我省,像保护眼睛那样保护文化遗产,如对待生命那样对待文化遗产。

  “人工制造的美玉”龙泉青瓷,其精湛的传统烧制技艺彰显了浙江文化的代表性,它也是全世界唯一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项目。

  龙泉人守护青瓷千年魂

  “Celadon!”当16世纪末的巴黎遇上漂洋而来的龙泉青瓷,世界浪漫之都为之发出惊叹,赋予它“雪拉同”的美丽名字。

  2010年,当龙泉青瓷再度来到巴黎,法国陶艺家们写下赞美:“美丽的中国雪拉同。看到它,就像见到了我的情人!”契阔之叹,激情如一。

  五百年间,青山绿水间的龙泉,宁静延续着“雪拉同”的血脉,不断淬炼这门国际通用的艺术语言。这得益于数十年来我省不遗余力地打捞散落民间的非遗碎片,它被列入全世界唯一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符号、共享的文明成果。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本月下旬,波兰陶艺家首度创作的青瓷作品展将亮相龙泉青瓷博物馆,这项非遗再添“一带一路”上的交流新语言;10月,龙泉青瓷将前往欧洲多城市展出,再续巴黎情缘;明年,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首批申遗点,续写世遗新辉煌。

  民间艺,世界美。从保护走向中兴,龙泉青瓷触动了世界情怀。

  人·遗产打捞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中国在世界上被视为“瓷之国”,在英文中,“china”小写意为“瓷器”,大写意为“中国”。瓷器的鼻祖是青瓷,龙泉青瓷则把青瓷技艺推向巅峰。

  龙泉窑,肇始于两晋,制瓷于唐五代,发展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和元代,明清式微。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龙泉青瓷走向中兴。

  徐朝兴就是其中一员。从14岁开始做学徒,60多年过去了,他从一个学徒成长为一代大师。他说:“冥冥之中,我注定是要吃这碗饭的。”2006年,这位年近七旬的青瓷界泰斗在杭州举办了个人作品告别展。

  彼时省文化厅正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23万多名民间普查员走村入户,点滴打捞浙江民间文脉。龙泉是青瓷重镇,有传统烧制技艺的高手很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选谁,大伙儿一票选,徐朝兴最高,就他了。

  67岁的徐朝兴重出江湖。他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是他人生的最高荣耀。要知道,这是当年国内青瓷界唯一一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此,省里为每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定保护方案,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传承人。

  众所周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全球非遗项目的最高级别保护。自省文化厅筹备龙泉青瓷申请“人类非遗”以来,从提交文本、图片资料,到制作代表作,徐朝兴积极支持。

  2008年,文化部正式将龙泉青瓷“申遗”的材料递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后得以成功入选。龙泉青瓷入选“人类非遗”,这激励了当地众多手艺人的创新蜕变。此后,当地大致有三分之一的青瓷从业者都走上了传承再造的道路。最新统计,目前龙泉已拥有3名国家级青瓷传承人,五六十名省市级传承人,形成了有序发展的传承梯队。

  每每,当一窑青瓷的火光熄灭,1300℃的炽热逐渐褪去,青瓷釉面随之细微开裂,如春雪融化,冰河初开。这声音曾经在龙泉的夜里绵延不绝,随之沉寂于历史的长河,今天,新时代的工匠们怀着祖先一样的忐忑心情,夜夜侧耳倾听。

  【浙江经验·普查篇:2003年,浙江省启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至2008年基本完成,共投入普查力量23.3万人,普查全省1501个乡镇(街道)和所有行政村,排摸非遗线索271.9万条,规模之大、投入之巨、成果之丰为我省文化普查前所未有。】

  技·工序复原

  历经1700余年的传承过程,龙泉青瓷形成了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和开片控制等四大传统烧制技艺和多达72道的制瓷工序。发轫于农耕文明的非遗,如何在信息时代完整存留且焕发活力,科学保护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近年来,枫洞岩遗址的发掘及史料零星记载,明代处州按宫廷“定夺样制”烧造青瓷,是奉旨烧造官器的重要窑厂。

  这引起了一个人的关注,他就是龙泉古窑瓷厂厂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李邦强。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要恢复龙泉青瓷好的传统烧制技艺。

  2008年,龙泉大力开展市校合作,古窑瓷厂顺利与浙江大学联姻,成立了以李邦强为组长、浙江大学材料化工学院副教授周少华为副组长的《龙泉青瓷明代官窑工艺技术的恢复研究与开发》项目小组,共同开展研发,还被省科技厅列为年度重大科技项目。

  根据浙江大学研究成果,李邦强带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寻找30多处瓷土矿,测试300余个配方,确定了明代官窑翠青的配方,再历经半年努力,豆青釉色配方也获得了成功。

  在试验100多次瓷片烧制后,他们研制出了故宫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件、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修复)15件、国外博物馆馆藏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件及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新成果作品5件,使失传600多年的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传统制作技艺再现当代。

  如今的龙泉青瓷,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和天青色釉等。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结合”等。在青瓷工艺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形成了繁荣的局面。

  【浙江经验·保护篇:在全面普查基础上,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覆盖全省的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实行“八个一”保护措施,一项一策,共公布970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93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镇·中兴发展

  上垟镇,曾因青瓷而兴。如今,这里因得名“中国青瓷小镇”再次热闹起来。

  小镇入口处,住着一位慕瓷而来的温州小伙娄林峰。3年前,娄林峰把自己名下的3间茶馆、一家会所和一家广告公司全部卖掉,来到这里住破旧宅子,拜师学艺,摸索制作青瓷,烧制出仿古瓯瓷,工作室也闯出名气了。

  娄林峰并不是这里的第一位“外来客”。早在2008年,上垟就迎来了它的一位重要“访客”——季建真,披云青瓷文化园的董事长。2008年,学美术专业的他偶然路过上垟国营瓷厂,一下子就被这里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沉淀所深深吸引。得知这里准备拍卖时,他毫不犹豫地购得了国营龙泉瓷厂青瓷研究所地块。那时,小镇只有一些破厂房、小作坊,常住人口不足千人。

  季建真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设计师广泛接触,希望上垟能恢复青瓷小镇的荣耀。2012年,龙泉把中国青瓷小镇正式列入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分三期建设,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的中国青瓷小镇。目前,全市青瓷从业人员有1.66万人,企业821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8人。2015年,青瓷产业总产出达20.03亿元。

  这意味着,在这里,如今每天有1.6万多人在同时动脑筋琢磨精进青瓷技艺,他们以此为生,以此为乐,这种复兴如史料所载“瓷窑林立……往来如织。”始生发于民间的文化情怀,在非遗保护中不竭打捞,终还复流转民间,在日常生活中,在世界舞台上,被热爱着,生长着,欢喜着,这恰是每一个非遗项目最棒的时代姿态。

来源: 浙江在线

关键词:G20,杭州峰会,中国

责任编辑:刘朋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