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国内

【网络媒体走转改】罗开富:追寻信仰的足迹 一个人的长征路

长城网 作者:李川 2016-09-02 17:00:5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罗开富向记者讲述徒步长征路的经历。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摄

  他是继红军之后,完全按长征原路、同样用时368个日夜走完两万五千里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唯一一位先后在2800多位向导、陪同人员和医生的签名见证下,每天坚持写一篇见报稿件、每天坚持写日记的记者。

  他就是罗开富,《经济日报》社原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32年前的1984年10月16日,时年43岁的罗开富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从江西省于都县出发,冒雨踏上了漫漫征程,饥饿、疲惫、寒冷、危险,种种困难与他一路相伴,但罗开富凭借顽强的意志最终徒步至陕西省吴起镇,用实际行动纪念长征50周年,用双脚丈量了长征路,用手中的笔传扬了长征精神。

  壮志绸缪:中国的四化建设需要长征精神去指引

  1982年,《经济日报》创办在即,以适应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时任《中国财贸报》云南记者站站长的罗开富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无比振奋和激动,随即建议通过徒步采访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宣传红军长征精神作为对《经济日报》创刊精神的指引。

  曾多年在长征沿途省份工作的经历令罗开富对于长征有着深切的了解和认识,对于长征精神有着独特的情怀。“那20多年间,我看到了长征沿途人民生活、经济建设情况,变化大,新面貌多,但更多的还是贫穷落后。我们应该通过宣传引起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出台政策改变长征沿途地区的落后面貌。先进地区的经济要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也要发展,那里有革命老区人民,还有很好的自然条件。”罗开富回忆说。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改革开放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形成燎原之势。《经济日报》的创刊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应时而生,在罗开富看来,四化建设是一次新长征,新报纸的诞生同样需要长征精神去指引。

  然而,由于《经济日报》初创期的工作繁重杂多,罗开富的建议一放就是两年。

  两年间,发生了两件令罗开富意想不到的事情,“第一是这期间,对红军长征路的采访,被两位美国记者抢了先,并得到时任中央领导的接见,再就是一些老红军非常希望自己健在时,能看到中国的记者到长征路上实地采访。”罗开富感慨道,老红军每次都是殷切地跟他谈到希望有人边走长征路边写报道,看起来亲切、可信,才更能引起人们对红军长征的关注。

  责任、信念、理想,种种情绪袭来,罗开富再也坐不住了。再次提交报告后,1984年9月20日,罗开富当面向《经济日报》时任总编辑安岗汇报了想法和计划。

  “你是个幸运者,你要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路,一条通向光明的路。这条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岁月流逝,沧桑巨变,但人们永忘不了这条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永远不会忘记历尽艰险谱写出壮丽史诗的长征人。”安岗的支持和鼓励令罗开富信心倍增。

  罗开富告诉记者,安岗总编辑要求他“用新闻形式再现当年红军伟大的长征,从而填补历史上没有报纸对红军长征作系统的真实报道的空白,也为了反击当年反动派在报纸上对红军长征的污蔑和歪曲,同时,给今天进行四化新长征的人以启示。”

  这些话言犹在耳,也深深鼓舞着32年前罗开富即将迈出的第一步,那是他一个人的长征。藏在心底的责任和信念驱使着他不畏艰难险阻,怀着对长征红军战士的敬仰和纪念,对长征精神的还原和传承,徒步踏上了漫漫征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关键词:网络媒体,走转改,长征路

责任编辑:王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