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国内

假盐泛滥,监管何时能释放“洪荒之力”?

长城网 作者: 2016-08-15 21:36: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加工现场查获假盐240箱,总计假冒食盐逾35吨,更有不明数量的假盐已售出……因使用工业用盐伪造食用碘盐并进行售卖,石家庄市民曹某近日被依法批准逮捕。近几年来,广东、浙江、江苏、河南、山西接连曝出假盐、毒盐大案,贵州甚至查出“牲畜用盐卖给人用”。记者梳理发现,国内的假盐案件至少可以追溯至1994年,层层监管为何难挡假盐泛滥?(8月11日 新华网)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使用的柴米油盐精挑细选。而此前类似“毒腐竹”、“毒豆芽”这样的问题食品一再现身,大品牌也不断亮起的食品安全“红灯”,不断地挑战舌尖上的“安全阀”。如今,毒盐、假盐的泛滥更是让人们不得不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提出质疑。

笔者以为,毒盐假盐的屡禁不止,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领域没有真正地拿出合格的监管态度,部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没有察觉的漏洞。诚然,看到这些的食品问题被曝光并查处,我们还是欣慰的,因为监管者并不是不关注百姓最常接触的食品问题,而是坚决查处,为百姓守好舌尖上的“安全阀”。

但是,仅止于“查处”的“安全阀”并不能让百姓彻底安心,相反,还可能让百姓更加担心。毕竟食品安全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而这些“毒食品”频频亮起红灯说到底还是监管不到位。法规不完备、惩罚不到位、监管不认真,这些问题的不断累积就造成今天食品安全频亮红灯的现状。例如假盐的泛滥,从其包装、销售、监管等众多渠道都可以有被查获的可能,然而这些假盐还是流入了市场,说明“查处”式地拧紧“安全阀”只能暂时性地保证一部分的食品安全,并不能将问题商品挡在百姓的舌尖之外。

在笔者看来,制度的完善需要时间调研,但是监管的态度却是可以“立竿见影”的。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需要一批真正认真负责的食品安全执法者,更需要为这些监管者提供有力的监管依据,释放出监管的“洪荒之力”,让那些钻法律漏洞的企业无法再钻空子,对违反法律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处,真正守住人民舌尖安全的底线。我们需要走出食品安全的困局,就更需要政府尽快真正紧闭“安全阀”,百姓想看到的不是政府在出了问题之后查处,而是将食品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我们期望通过政府的有力措施,使得食品不仅仅是“卖相好”,更能实现食品和舌尖“安全阀”的质量好。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关键词:安全阀,红灯,洪荒之力,监管者,食品安全问题,1994年,食用碘盐,问题食品,精挑细选,批准逮捕

责任编辑:刘延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