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筑梦路上》主创团队走进中关村与观众面对面
8月12日,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携手《筑梦路上》主创团队走进中关村,开展主题为“寻梦 追梦 筑梦 圆梦”观众面对面活动。 为纪念建党95周年,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纪录频道以及全国30多家地方卫视播出以来,其精良的艺术水准、新颖的叙述表达、珍贵的历史资料,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创下了近十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高收视记录。 这部纪录片共32集,每集25分钟,是迄今以来我国党史文献纪录片领域规模体量最大、历史跨度最长、涉及人物事件最多的一部精品力作。 同时,节目播出期间的网络新媒体舆论关注度也持续走高,绝大多数网友对该片给予积极评价,口碑良好。根据专业视频网络与传播检测数据报告显示,纪录片《筑梦路上》播出期间的全网微博分析结果为“引发观众深思,引领社会价值观,好评如潮”。 在活动现场,《筑梦路上》总导演、电视总撰稿夏蒙、纪录片《筑梦路上》制片人韩雯、纪录片《筑梦路上》执行导演之一朱翌冉和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交流。夏蒙介绍说,纪录片《筑梦路上》涵盖了几乎100年的党史、国史、甚至近现代国际格局形成的脉络,这次创作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夏蒙和现场观众分享了创作体会,讲述了创作特点。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现场的观众对纪录片中很多关乎到我们未来发展的内容,像科技创新、尖端工业、和制造领域的成就很感兴趣,夏蒙导演介绍了施一公、潘建伟、欧阳志远三位科学家的故事。他说,在《筑梦路上》这个片子里有意无意贯穿一条红线,就是爱国。从50年代起到现在,这一批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一直没有断。 《筑梦路上》的创作团队,绝大多数都是由80、90后的年轻人组成。导演了《两弹一星》和《神舟飞天》的年轻编导朱翌冉也是80后,他和现场观众分享了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主创团队还就主旋律的创作感受,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深刻内涵等问题与现场观众展开了互动。 CCTV与观众面对面活动是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携手各频道各名牌栏目及主持人走基层,到观众中去,和观众交流,倾听观众的意见和心声,服务观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受众服务部主任刘建鸣介绍说,除了这种面对面活动以外,观众也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观众呼叫中心、邮件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给央视节目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们改进工作,提高节目质量,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 中关村管委会委员刘航,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受众服务部主任刘建鸣分别做了致辞。 活动结束后,主创团队还参观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据介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关村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关键词:筑梦路上,团队,走进中关村,中关村电子,夏蒙,CCTV,示范区,两弹一星,总编室,现场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