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鸡泽青年先锋队和陈志刚、李献生等10位河北好人事迹

长城网 作者: 2016-08-08 10:10: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7月19日凌晨开始,邢台内丘县突降暴雨,县城积水严重,群众被困;20日凌晨,西部山区通讯中断,侯家庄乡失联,情况不明。灾情就是命令,县公安消防大队紧急出动,赶赴救援。11名参战官兵连续奋战80多个小时,没有叫苦的,更没有掉队的,个个像猛虎向前冲。截至23日14时20分,最后一名身患重病的村民被消防官兵用担架抬上了救护车,桃园村196名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

  鸡泽青年先锋队:吹响抗洪救灾的青年集结号

  鸡泽青年先锋队成员徒步运送物资进受灾地区。

  在鸡泽县,仅仅因为一句“洪灾面前,我们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的800余名当地青年,通过微信群自发组成救灾“先锋队”,他们逆流而上接送转移群众,冒雨为抗洪前线送去物资,他们的所作所为,让“鸡泽青年先锋队”传遍椒乡大地。

  一句发问洪灾面前,我们能做点什么?

  7月19日,鸡泽遭遇洪涝灾害。7月20日晚,当群众大转移紧张进行时,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着一个音乐相册——“鸡泽今夜无人入眠”,县领导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身处抗洪救灾一线的图片,触动了很多鸡泽青年。

  “洪灾面前,我们能做点什么?”鸡泽县青年杨辉在“鸡泽青年先锋群”里如是发问。“群主”张永进一篇百余字的“告各位鸡泽青年书”发送到群里。短短两个小时,这篇短文开始在鸡泽本地微信群、同学群、朋友群转发。很快,“鸡泽青年先锋群”第一个微信群就满员了,他们马上建立了第二个微信群,800多鸡泽热血青年加入进来。

  群成员多数是在外学习或工作的鸡泽青年人,他们向活动的发起者发出建议,希望能够成立临时性组织,把广大鸡泽青年动员起来。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微信群临时成立了协调组、宣传组、食品组、交通组等小组。

  捐物筹款,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8月4日,坐在记者面前的杨辉,讲起前几天的事,依然止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连他都没有想到,自己简单的一句发问,两个小时,一支全新的队伍就拉了起来。

  有了队伍,没有办公场地,先锋队队员、微信群成员之一的鸡泽拓远汽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世超立刻把自己的办公场所腾出来,作为鸡泽青年先锋队的临时指挥部。群主和召集人在群里一声呐喊,面包车、小轿车、吉普车等纷纷在临时指挥部集合。手电、充电宝、方便面、纯净水、面包、盒饭等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临时指挥部。

  他们联系冲在抗洪一线的救援战士,得知一线群众多数已经得到安全转移,灾区还有部分群众饮水和食品存在困难。于是,“青年先锋队”兵分3路,一路逆水而上,把救灾物资送到受灾严重的店上乡、双塔镇、鸡泽镇的群众手上;另一路奔赴抗洪一线,给连续奋战在一线的交警队送去饭菜;还有一路紧张搜集线索,时刻准备进灾区进行紧急救援。

  为了筹款,他们采用了时下最便捷的筹集方式:发红包。北京、石家庄、邯郸……在外工作的鸡泽青年的抗洪红包,源源不断地发了过来,很多人从未见面,甚至在群里用的都是网名,但“鸡泽青年先锋队”这个名字给了大家无可置疑的信任。杨辉说,7月21日8时许,红包开始在群里发送,一个人负责接收,一个人负责登记,少则数十元,多则上千元,最后一共筹集到1.9万多元。

  信息沟通,及时辟谣传播准确信息

  和很多地方一样,洪灾面前,各类信息满天飞,尽管多数都是正能量,但也有一些青年在转发来源不明的信息。一些未经证实的失联、灾情信息,让很多人感到惴惴不安。

  对此,活动负责人之一的赵耿超在群里发声:“请大家听从县、乡政府通知,故意传播谣言,也要负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他们及时把县、乡政府关于灾情的最新通报及时在群里进行了转发。同时,还安排接近一线的队员,利用手里的相机,拍些图片或者短视频,发在群里。“并非是满足大家的好奇,而是告诉大家抗灾真相,事实并不是外界谣传的那样。”

  针对部分在外青年联系不上家人的情况,先锋队员们及时赶赴所在村庄,获得第一手信息,及时向这些外地青年反馈其家人安全信息,使在外地的鸡泽青年人放心。

  共同的名字:“我们都是鸡泽青年”

  他们每到一地,都及时跟现场指挥部沟通,询问能做些什么。他们都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都是安排人员采购食品、矿泉水,还有盒饭,并及时将这些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受灾地区群众吃上了热乎的饭菜,抗洪一线战士喝上了干净的水,安全转移的群众得到及时救援……现场进行指挥救灾的各级领导十分感动,他们一次次询问这些充满正能量的鸡泽青年的名字,先锋队员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都是鸡泽青年人”。


  石家庄市矿区消防大队:消防战士手挽手搭起“救生链”

  消防官兵正在救援车辆。

  在7·19特大洪涝灾害中,矿区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一直冲在抗洪抢险救援的第一线,营救和转移受灾群众,为群众挽回财产损失。

  7月19日22时,矿区降雨量骤增,城区多处出现险情。在矿区北入区口,20多人被困在嘉和油气站。他们挤在一辆卡车上。肆虐的洪水短时间内没过车厢,大卡车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与此同时,在卡车附近的小作桥参加救援的井陉消防大队6名消防官兵失联。

  矿区消防大队教导员兰建海带领5名消防战士,成立了突击队,他们协调村民开来10余部铲车,携带救生器材,分乘两台大型推土机,由两名熟悉路况的村民指路摸索前进。

  矿区北入区口在夜色中一片黑暗,变压器和高压线冲毁倒在水里,“当时根本没有路,水位达到了1.5米。”说起当时的情景,兰建海记忆犹新。突击队冒着随时可能被洪水卷走的危险,冒着随时触碰高压电线的危险,一点点摸索着艰难前行。平时15分钟的路,大家走了4小时。20日凌晨2点,突击队冒险到达救援区域。山洪倾泻而下,已挡住了继续前行的道路。突击队分成两组,一组解救被困群众,一组搜寻失联官兵,在湍急的洪水中,推土机和铲车往返3次,行驶约10余公里,成功营救出20多名被困群众,突击队员也发现了井陉消防大队失联官兵从河对岸发出的灯光信号,为营救战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7月20日凌晨6点,矿区消防大队接到报警,报警人称自己在贾庄村后马路附近被洪水围困。那里是贾庄村最低洼的地带,积水最深处达到两米左右。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后,分别抱着木头游泳前行搜救,沿途又解救了10余名村民。很快,他们发现了报警的女孩,洪水中,只露出了女孩的头部,情况十分危险。中队长助理李大运爬上房顶试着将女孩拉了上去并带至安全地带。从女孩口中,李大运等人得知附近的房屋里还有多名被困人员,大家二话没说又游泳返回,成功将被困的8人救出。

  杏花沟村有车辆及人员被困,消防队员搭建起救生通道,将车内5人全部救出;金川路与南纬路交叉口有车辆及人员被困,消防战士们手挽手形成“救生链”,趟过齐腰深的水将车里3人全部救出;贾庄村大范围被洪水淹没,多人报警求救,消防官兵在齐胸深的湍急水流中,手臂相连,救下8人……

  据统计,在矿区抗洪抢险救援期间,矿区消防大队共参加抗洪抢险行动115起,出动警力460人次,出动车辆115台次,营救转移被困群众357人,参加灾后重建8次,清理淤泥8万余吨,抢救和保护的各类财产价值约600万元。


  献县垒头乡西张定村抗洪抢险突击队:凭斗志护住2400米堤防

  “全体村民注意了,现在洪峰马上就要到了,为了保护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有的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赶快上堤集合。”7月21日中午,刚从献县垒头乡政府开完防汛抗旱的会议后,垒头乡西张定村支部书记赵夫迁赶紧在村广播喇叭里做动员。

  当天中午,不顾炎炎烈日,就有近百人拿着铁锹锄镐上了堤,赵夫迁看了看,全村26名党员全部到齐,岁数最大的一位已经85岁了。赵夫迁说:“快把老人送回去,这么热的天,身体哪受得了。”可老人却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你不让我去我也得去,哪怕看着你们,我心里也踏实。”最终赵夫迁还是没有拗过老人。自那天起,每天都能看到老党员站在堤上。

  垒头乡共4600米的筑堤任务里,西张定村就负责了2400米的任务。赵夫迁以25名党员为基础,和近百名村民成立了“西张定村抗洪抢险突击队”。从上堤开始,这个突击队的身影就一直活跃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今年62岁的村民张明林,自从跟着赵夫迁上了堤,除了吃口饭,几天下来一直就是从早干到晚,每天身上的衣服就像是洗过的一样。张明林说:“咱作为党员,就应该冲在第一线,再苦再累也要把抗洪抢险的任务完成。”

  24日正值筑堤的关键时刻,需要打涵洞,重机械却进不去,只能靠人力一点一点地挖,正在犯愁的同时,天又下起大雨。思前想后,赵夫迁做了一个决定,他向众人喊着:“虽然下着雨,但是咱们的抗洪抢险工作不能间断!所有的党员,拿起铁锹跟我来,不管怎样今天必须完成这一段!”让他没想到的是,跟上来的不只是党员,还有40多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就这样,冒着雨,他们走在大堤上,一脚踩下去,最深的地方泥水都到了小腿处,有的地段脚陷进去非常难拔出来,众人们索性都脱去了鞋子,光着脚跟着赵夫迁冲到了最前面。

  赵夫迁说:“96年的时候,俺们村的任务也不小,这次2400米的堤防任务,俺们村更得加把劲。咱们多干一点,别人不就减轻一点么!”赵夫迁的家离大堤也就500米,从7月21日开始,可他几乎没回过家,为了给村民们解渴,除了供应的物资外,赵夫迁还把自己那半亩地的西瓜全部剪下来扛到了堤上,给村民们吃。


  河北省食品流通商会:“灾民温暖我们心里才好受”

  面对“7·19”特大洪灾,河北省食品流通商会迅速行动,筹集了2万多元的食品物资送往灾区。并表示,继续在会员中募集灾区急需的物资进行捐赠。

  7月31日,商会会长谢逢韬、执行会长杜建新和秘书长郭聪带队,将募集来的50箱火腿肠、100桶大豆油、50袋大米等急需物资送到井陉县苍岩山镇杨庄村,定向捐赠给受灾比较严重的50户村民。

  “我们就是想为受灾的村民送去一些温暖。”郭聪表示,此次进入灾区捐赠也是想进一步了解灾情,以便继续在会员当中募捐灾区急需的物资进行定点捐赠。

  杨庄村四面环山,在本次洪水当中受灾比较严重,共倒塌房屋150多间。村民耿海英家所有的东西全淹了,大豆玉米都被冲走了,三轮车、拖拉机、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全部泡坏。

  当日,河北省食品流通商会把首批救灾物资送到了村委会,并亲自把部分物资送到了村民家里。他们对村民说:“我们过来送点东西,我们的心都在一起呢,有什么事打电话”。

  郭聪对记者说:“越是大灾大难面前,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河北省食品流通商会就是想尽一份微薄之力,表达一份真情!”希望更多的企业、企业家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大家一起“关心灾区、关心灾民、积极行动”。


  内丘县消防大队:横渡洪流开辟救援通道攀行峭壁转移被困群众

  攀行峭壁转移被困群众

  攀行峭壁转移被困群众

  从7月19日凌晨开始,邢台内丘县突降暴雨,县城积水严重,群众被困;20日凌晨,西部山区通讯中断,侯家庄乡失联,情况不明。灾情就是命令,县公安消防大队紧急出动,赶赴救援……

  连夜行动开辟通道

  暴雨已经下了整整一天。20日凌晨0点20分,内丘县消防大队接到命令:驰援受灾严重的侯家庄乡。大队教导员侯兵,副大队长刘忠义迅速挑选了9名骨干人员,共计11人,携带橡皮艇、抛投器、救生衣、大绳等装备,连夜冒雨向灾区进发。

  洪水和塌方的泥石涌在隆昔路上。大队官兵走走停停,边走边清理路障。20日早上,救援队伍越过摩天岭,进入侯家庄乡。7时许,在岭头村口,河里的洪水挡住了救援队的前进。大队兵分两路:一组由侯兵指挥,强渡至对岸,对上游水库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待水势减弱后驾驶消防车继续前进;另一组绕道山路,徒步前往岗底村,与受困干部群众取得联系。

  作为老班长,刘东平主动请缨要求过河。他利用抛投器成功发射绳索,与对岸建起了一根近百米的绳索线,随后携带装备跳下水一步步向对岸走去,走到河中心时,他的身体猛一下沉,河水一下子淹到了他的胸部,一股急流打在他的头上,瞬间不见了身影。后方战士迅速拉起保护绳,刘东平又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里。面对前方的困难,指挥部想放弃强渡另想办法。可是刘东平要求再试一次。指挥部又派出经验比较丰富的尹胜亮协助强渡。水流的声音像是在怒吼……10米,8米,5米,刘东平游到了对岸。过河后,刘东平及时与岭头村村支书取得联系,完成了县救援指挥部与侯家庄乡的第一次通话,给受困群众带来了希望。会师岗底送来希望

  由副大队长刘忠义带领的另一组,3名队员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救援器材绕道山路,翻山越岭徒步前往岗底村。经过4个多小时、近20公里的长途跋涉率先到达,随后与赶来的第一组会师。

  消防官兵到达岗底村后,救援指挥部向消防官兵下达的第一个任务是深入被困失联的12个村庄,给村干部带去联通手机卡、备用手机、充电宝等通讯设备,恢复联系,摸清具体情况,为下一步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位于白鹿角村的过水路面被洪水冲断,导致对面的8个村庄无法联系。21日上午,刘东平利用抛投器,为对岸及时送去通信器材,使得指挥部与对岸失联村庄取得了首次通话。截至7月21日,消防官兵克服道路不畅等困难,协助乡干部发放联通手机卡50张、手机9部、充电宝30个,被困失联的12个村庄全部恢复联系。

  7月22日,指挥部向消防官兵下达了两项任务,一是协助移动公司恢复通信线路;二是前往有发生泥石流危险的桃园村对被困群众进行紧急疏散。

  代理副中队长刘一君带领刘东平、邱立鹏、阴志清等一行4人,历时4个小时翻越没有路的荒山,淌过洪水湍急的河流,利用抛投器发射绳索,配合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完成了线路的架设,及时恢复了移动通讯。

  与此同时,侯兵、刘忠义带领其他5名队员一行7人,前往距岗底村17公里的桃园村疏散群众。15时许,官兵们乘车抵达石坡咀村之后,公路被洪水完全冲毁,而此处距桃园村还有近五公里的路程。他们继续沿着山脚下宽度不足半米的乱石堆徒步前进,一侧是不断有碎石滚落随时可能发生滑坡的峭壁,而另一侧是夹着泥沙乱石奔涌而下的洪水。16时许,消防官兵抵达桃园村。他们抱着孩子、抬着病人、背着老人,在崎岖的乱石路上折返了40余趟,用自己的臂膀和身躯为老百姓架起了生命通道。

  攀行峭壁转移被困群众

  最可爱的人

  去年加入消防队的22岁小战士赵杰,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他的双脚走烂了,泡在水里整整两天。面对记者采访,他只淡淡地说:“早就泡得没感觉了,转移群众要紧。”老班长刘东平在衡水服役时参加过2008年纹川地震救援。他说,“为群众作贡献,光荣。”33岁的侯兵说,11名参战官兵连续奋战80多个小时,没有叫苦的,更没有掉队的,个个像猛虎向前冲。

  截至23日14时20分,最后一名身患重病的村民被消防官兵用担架抬上了救护车,桃园村196名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

  26日下午,记者采访回到驻地的消防战士,他们说副大队长刘忠义带着7个战士还在侯家庄救援一线。


  元氏县黑水河乡佃户营村救人群体:百余亲友参加婚礼被困爱心保全美满姻缘

  7月19日,对于元氏县黑水河乡佃户营村村民胡立夕家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大雨中,湍急的洪水从山上倾泻而下,冲毁了她家门前道路,让百余名前来参加婚礼的亲友遭山洪围困,是村里的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帮他们成功脱险。

  得知胡立夕家亲友被困的消息,已带着村民转移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立急忙组织党员干部,将门前的一棵大树锯倒横在河面上,转移被困人员。一边,几个年轻人呈一字排开的队伍站在湍急的洪水中,双手托起儿童传递,另一边,妇女也在众人的帮助下安全转移……

  “亲友们都被安全转移,媳妇也平平安安地娶回来了,乡里、村里还送来吃的,他们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要不真不敢想后果。”想起救人的场景,胡立夕一家就感动得直掉眼泪。

  由于1996年的洪水灾害,佃户营的村民们一直对山洪灾害有较高的警惕。在大雨之前,该村就及时组织村干部及党员,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做好防范措施,并通过采取投靠亲友、集体安置等方式在洪水暴发前,共转移群众354人,其中集体安置50余人。

  “只要老百姓没有伤亡,我们的职责就做到了,如果出现人员伤亡,我们这辈子都会感到愧疚。”王建立说。

  据了解,此次强降雨导致村里90户村民的旧房屋倒塌,因洪致危房屋近60户,因转移及时,全村1200人无人员伤亡。目前,全村电力、通信全部恢复正常,群众已陆续回到自己家中。全村的抢险、救灾和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邯郸市漳滏河管理处灌区工程维修队陈志刚:洪水来了,外村人也是自家人

  武安市冶陶镇七水岭村在7.19特大暴雨中,断水断路断电断通讯,受灾严重。直到7月26日早上才抢修了一条临时道路。当天上午,三辆“外地车”驶进该村,他们带来了村里急需的食品和生活用品,这是该村收到的第一批救灾物资。这些“外地人”是谁?他们为何会第一时间赶来雪中送炭?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邯郸市漳滏河管理处灌区工程维修队党员陈志刚和几个同学在微信圈里建了一个“爱心人脉群”,建立这个群的初衷就是为了力所能及地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7.19特大暴雨后,听闻磁县、武安、涉县等山区受灾严重,陈志刚他们决定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在群里发出了募捐善款救济灾民的倡议,倡议发出后,得到了群里朋友的积极响应,大家你200我300的,短短几天就募捐到善款1万多元。他们用这些钱购置了170条被单、20箱方便面、11件矿泉水、面包5包、火腿肠2箱、土豆600斤,考虑到灾后所需,还特意购置了8000个口罩。

  捐赠的物品

  物品购置完后,通过微信朋友圈联系,得知七水岭村受灾严重,几个人决定将这些物品送到该村去。陈志刚本人是抢险队骨干,刚刚执行完邯郸机场抢险任务,怕再有什么紧急情况,就找到队长柏强请假,柏强听说后,考虑到暂时没有紧急抢险任务,不但痛快地准假,自己还捐出200元钱。

  为了尽快将救灾物品送到灾区,陈志刚他们一行6人,26日早上6点30分就从邯郸开车出发,一路颠簸,平时只需1个多少小时的路程,他们整整花费了4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七水岭村。

  到达七水岭村后,他们受到村民热烈的欢迎,用陈志刚的话说,“全村人像过节一样迎接了我们!”因为他们是灾后第一个抵达该村送去救灾物品的爱心人士。

  


  武安市上团城乡南西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献生:撑起了洪水摧不垮、压不弯的脊梁

  在“7·19”特大暴雨袭来的关键时刻,武安市南西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献生,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暴雨过后,他不怕酷暑,时刻奔波在灾后重建的最前沿,赢得了群众称赞。

  洪水袭来的20多个小时

  7月19日晚上,南西庄村出现了严重内涝,许多村民家都进了水。随着雨势加大,村内断电,漆黑一片。李献生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查看房屋进水情况,帮助群众转移。五保户李大保家的洪水已过小腿,情况十分紧急。李献生冲进屋里,劝说李大保赶紧转移,但老人惦记家里的财物,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洪水越来越大,李献生背起李大保就往外跑,刚迈出房门,就听见轰隆一声,两间老屋倒塌。李献生和村干部经过3个小时努力,把全村11户受灾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村口两座桥被冲毁100多米。必须马上设置警戒标志。李献生和其他村干部手拉手,趟着没膝深的水向桥头奔去,用铁丝拉起了警戒线。之后,他又带领村干部赶往另一座被冲毁的桥面进行抢修……从7月19日到20日的20多个小时里,李献生时刻坚守在抗洪一线。

  抢险救灾的10多个日夜

  特大洪灾造成全村50间房屋倒塌,20公顷农田绝收。“大灾面前,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会带领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李献生对大家说。

  连日来,李献生拖着疲惫的身子,带领干部群众100余人,对村内低洼地段进行排水,清理废墟和淤泥。顶着烈日,抢修坍塌的通村桥梁。他的衣衫被汗水湿透了,嗓子几乎发不出声音,大伙儿劝他歇一歇,他喝口水,就又和大伙儿一块干了起来。

  “洪灾发生后的10多个日夜,李献生一直坚守岗位,白天筹备建材、修桥补路,走村串户防疫消毒,领取和发放救灾物资;晚上开会研究重建方案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李献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本色,撑起了洪水摧不垮、压不弯的坚强脊梁。”包村干部孙云峰说。

  


  灵寿县寨头乡牛庄村卫生计生小组长胡双云:云来云去消毒忙

  7月19日、24日的两次强降水袭击了灵寿县寨头乡的牛庄村。灾情就是命令,洪水过后,牛庄村卫生计生小组长胡双云,骑着电动车带着无人照看的女儿深入285户受灾村民家中,实地查看哪家水井被污染了。经过摸底,胡双云把全村的68口水井的污染情况一一做了登记,其中无污染水井8口、重污染水井16口、轻污染水井44口。

  面对污染的大多数水井,胡双云又挨家挨户告知哪口井水不能用,哪家的井水可以喝,一遍又一遍、一趟又一趟,从街的东头走到西头,从这家出来又走进那家,在村子里出现最多的是胡双云,说话最多的也是胡双云。

  看到吃不上水的户要走远路去挑水,胡双云心急如焚,主动担负起了全村所有水井的消毒配比工作。接受过预警培训的胡双云,对60口污染水井的半径、水深都进行了详细的测量,逐一进行配比。称量漂白粉,没有天平,她就用自家有准的小勺做称量器,把配比好的60口井的漂白粉量逐户送去,对轻污染的44口井进行了一次性投放;对重污染的16口水井进行了第二次漂白粉的投放。

  为了让村民早日吃上安全水,胡双云起早贪黑,有的户甚至要走上十几趟,一次一次去观察井水情况,直到县检测的技术人员说:“这户水井可以用了!”她才松口气。

  为了真正使灾后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把知识传给群众,在村医的配合下,胡双云向村民详细讲解如何使用消毒器械、如何对污染水源地进行消毒及消毒药品的配置比例等必要知识。向村民宣讲不喝生水、不食用污染水。亲自带领村民对污染水源地进行消毒,一起清理洪水过后遗留的垃圾、淤泥,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天黑了,当胡双云回到家准备做饭时,才发现女儿已经在后座上睡着了。

  连续几天的工作,持续高温下走街串户,胡双云终于支撑不住了,开始头疼、嗓子疼,但为了村民,她说:“我还要撑起来……”

  


  涉县关防乡岭底村党支部书记郝秋生:用村规为洪水带上“紧箍咒”

  “东山屹立,岭底不倒!”洪水来了,家园冲了,冲不倒一个大山汉子的铿锵誓言,冲不倒一个大山汉子的铮铮铁骨。

  7月26日,因长时间工作,关防乡岭底村党支部书记郝秋生累倒了,医生建议卧床休息,但他说,不行,这个时候我不能休息。从那天起,他就在村委会挂着吊瓶指挥工作。洪灾过后,村内满目疮痍,重建待即,他带头捐款10000元,先后共筹集资金10余万元,用于村后灾后重建。

  岭底村是关防乡最大的村,有3000余口人,也是这次洪灾中灾情最严重的一个村。7月19日的大暴雨,历时20个小时,降水量达412毫升,致使山洪暴发12个小时。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岭底成为孤村,村民睹目,无不惊心。

  罕见的洪灾,残忍的现状,郝秋生在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组织村两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成立临时“三组一队”组织,即赈灾组、灾情统计组、灾后防疫组、抢险队,逐户调查、统计灾情,分片摸排、消除险情,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重建在即,郝秋生和村两委共同制定了8条村规,即除村两委安排工程和工作人员外的全体村民,自觉参加一线工作,积极自救;所有塌方户及其它险情、险点的拆建,必须经村委查验;任何个人在村委未统一规划前,不得在河道两侧筑地、打坝或实施其它建筑;除自家财产外的街道、河道所有冲淤物任何人不得捡拾、占据;村委因排险、泄洪需拆除的建筑,任何人不得干涉;家乡必须起到对儿童及老人的监护作用,任何人不得到有险情、险点及有水域的地方玩耍或作业;对前来岭底村支援抗洪救灾的人员及机械,积极提供方便和支持,热情招待,自觉保护各种救援设备;因进村道路多处被洪水冲毁,导致道路狭窄,进村所有车辆禁止占道停放,以免妨碍救灾抢险工作及车辆正常通行。

  截至目前,道路抢修、排险救急出动人员1000余人次,共清理垃圾、路障、淤泥1000余方,抢修道路2000米,发放救灾物资12万余元。

来源: 河北文明网

关键词:河北好人事迹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