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梦”贴近世界——“90后”志愿者抢眼里约奥运
8月2日,张晨欣(左一)和陈韵(左三)在和旅客合影。里约奥运会即将开幕,会场内外都能看到中国志愿者的身影。在里约国际机场,3名中国志愿者张晨欣、潘赛一和陈韵正在紧张忙碌着,她们用娴熟的外语引导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奥运旅客。张晨欣、潘赛一和陈韵都是里约奥运会的国际志愿者,自费来到里约,在经过奥运知识、奥运礼仪、服务规则和应急救助等培训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奥运志愿者。短短一周,志愿者们已经爱上里约这座热情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她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用自己的倾情投入,展示最美的“中国名片”。本届奥运会从全球共招募约5万名志愿者,有超过一半的人来自里约以外的城市,他们和巴西志愿者一起为里约奥运会提供语言、赛场、媒体、公交等各种志愿服务。新华记者燕雁摄 遇到陈光磊的时候,身着黄色志愿者服装的他正在奥运主新闻中心外的媒体班车站,用流利的英语给一位意大利记者解释去足球训练场该坐哪趟车。 作为里约奥运会负责交通服务的志愿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研的陈光磊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要从租住的房子赶到这里,开始他8小时的志愿者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我看到巨人脚步烟火的时候非常激动,从那时起,我就想着要亲身体验一次奥运会。”这个老家天津的高个小伙轻轻揩了把脑门上的汗,开始讲述他的奥运梦。 陈光磊为这次里约圆梦付出了不小的努力。他不光做了详细的旅行攻略,特别说明里约治安不像媒体报得那样差,还发动他小姨等帮腔,打消父母对他安全问题的担忧,并为他支付了一半的签证费、机票费和住宿费,另一半他是用自己的奖学金和兼职的收入支付的,总费用约2万元人民币。 “我觉得挺值的。第一次出国就亲身参与了奥运会,与国际志愿者一起为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媒体记者、观众工作,锻炼了自己,开阔了眼界,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很开心。”陈光磊说他不清楚里约究竟有多少中国志愿者,但自组的里约奥运中国志愿者微信群超过400人。 里约奥运组委会负责媒体关系的官员达尼洛·瓦伦蒂尼介绍,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共招募志愿者5万人,其中国际志愿者1万,来自156个国家,人数最多的是美国,依次接下来是英国、俄罗斯、阿根廷和中国,中国人约占1%。这些志愿者93%在里约服务,有7%在有足球比赛的城市。 瓦伦蒂尼说,里约奥运志愿者的选拔竞争很激烈,巴西国内外共有30万人报名,8万人进入面试,最后5万人成功入选。国际志愿者的面试是通过网上约谈进行的。按奥运志愿者规则,主办方只为他们提供上下班交通、工作餐和服装,其他全由个人承担。不过,为帮助志愿者们找个价格合适的房子,5月底组委会精选了5500个家庭,让志愿者与东道主家庭自主商谈结对子,但相关具体手续全由志愿者本人办理,一般6人合住在一户当地人家里。 陈光磊的5个志愿者室友分别来自河南、宁夏和山东等地的高校。在新闻发布会事务组服务的成都人刘学一,她的5名室友则都是美国、英国和法国高校留学的学生。这个大眼睛的女孩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又转到法国巴黎学习法语。 “我觉得有一次奥运的经历是值得的。奥运四年一次,人生有几个四年呢。不管以何种方式参与奥运,都是值得的,何况还是为他人服务,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刘学一认为,中国奥运志愿者增多同国人外语水平越来越高,国家国际化越来越强有直接关系。 正在里约访问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韩松表示,他在199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在未来世界的日子里》预测到21世纪上中期将在里约举办一场奥运会,但这么多中国志愿者同时活跃在里约奥运舞台上,是他没有想到的。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呀!”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赵月枝说。“这是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精神的遗产和延续,也可以说是中国年轻人自发的、新的全球意识的表达。” “‘90后’奥运志愿者这个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韩松说。“每一个时代都是年轻人做出不同凡响的改变,这应该也是个标志性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直接体现。” “中国的未来在他们身上,他们是中国梦的实践者。”韩松说。“单从他们与里约奥运的互动看,自信、包容、守规则,是被热情接受的。” “适应能力强,独立性强,是留学生最大的特点。不是有句话嘛,把留学生丢在任何一个地方,他们都有活下来的本领。”刘学一快人快语。 在主新闻中心为媒体对接服务的王家琦来自宁波,正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读市场分析与医保管理研究生。“奥运会的志愿者经历对我将来找工作会有很大帮助。我们的良好表现也会让其他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记者和游客们对中国留下很好的印象。” |
关键词:中国梦,志愿者,奥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