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洪灾面前,那些挺立的脊梁

长城网 作者: 2016-08-01 10:02: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7月30日,武警某部官兵在井陉县台头村与村民们一起重建家园。张晓峰 摄

  7月28日,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电力抢修人员在井陉县辛庄乡架设供电电缆。马千里 摄

  阅读提示

  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在灾后重建的紧张时刻,人们看到一个个走在前头的身影,他们是党员,是干部,是消防官兵,是解放军战士,是相关行业的抢修人员……

  “人在堤在!”

  “今天不通车,我就不回乡……”

  “是共产党员的跟我打头阵!”

  ……

  连日来,这样的话语总是在险境中响起。

  这是不忘初心的回响,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党员先上”“干部先上”“军人先上”……危难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洪流中舍己为人,重建中奋勇争先,他们经受住了洪灾的考验。

  □本报记者王博本报实习生周咏怡

  危难时,他们冲锋在前

  村路正在重新铺设,电力供水基本恢复,卫生防疫已全面展开……7月30日上午,走进石家庄井陉矿区凤山镇荆蒲兰村,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老书记,喝口水吧。”在荆蒲兰村一条村路的铺设现场,一位老大娘端来一茶缸水,放到凤山镇党委书记武爱亭面前。

  武爱亭,这位村民们眼里的“好书记”,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7月19日20时许,凤山镇荆蒲兰村山洪暴发。洪峰沿着村里2公里长的主路锦秀街咆哮着一路向南,吞噬了沿街房屋、车辆,冲断了省道复线上的荆蒲兰桥,荆蒲兰村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此时,正在西沟水库勘察汛情的武爱亭正在马不停蹄地往荆蒲兰村赶。但通往荆蒲兰村的两条道路,一条出现山体塌方,一条积水很深,通行情况不明。

  雨还在下!一边是波涛汹涌的绵河,一边是随时有塌方危险的沙石。在驱车行至井矿公路和凤张铁路支线交会处时,积水已经没过膝盖,武爱亭只能步行。

  4个人,1个手电筒,只有1部还能与外界联系的手机……他们拉着手,深一脚浅一脚,蹚过积水,穿过泥泞的农田和煤矿采空区。

  “武书记一直走在最前面,每到情况不明的地方,他都走在前面探路,我们心里也有底儿了。”同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回忆说。

  近10公里的路,平时开车只用二十分钟的行程,那晚,武爱亭带头走了四个半小时!20日凌晨2时30分,他们艰难到达目的地后,顾不上休息,便投入到转移群众的工作中去。最终,低洼处的50多户160余人,全部安全转移。

  有危险,我先来试!连日来,为了父老乡亲们的安全,很多人像武爱亭一样将个人安危甩在脑后。

  今年30岁的匡永杰,是邢台市公安消防支队沙河消防大队纬二路中队战斗班班长。7月21日的一次救援中,他差点失去年轻的生命。

  那天零时30分,沙河消防大队纬二路中队急促的警铃声再次响起:沙河市桥东办事处杜三村村北的大沙河河道中,一对父子被困在河中心的沙丘上,急需救援!

  急切赶到现场的12名消防官兵心急如焚。正值洪峰经过,水深浪高,暗流、漩涡密布,不时还能看到树枝、树根等各种杂物卷裹在洪水中。橡皮艇和冲锋舟都不能行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河水越涨越高。怎么办?

  “我水性好,让我试试吧!”匡永杰找到指挥员主动请缨。

  现场临时组成5人救援突击队,在匡永杰带领下乘坐冲锋舟去孤岛救人。冲锋舟加足马力冲向距离岸边40米的第一个孤岛,短短40米距离,第一次搁浅了,第二次熄火了,第三次冲锋舟差点被洪水颠覆……连续4次,救援均遭失败。

  8时许,一条新消息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邢台市防汛办通知,上游朱庄水库将于10时许再次泄洪减压,洪峰预计将在12时左右到达救援位置。

  不能再等了!

  匡永杰再次主动请缨。他纵身跳进洪水中,努力向对岸游去。虽然小匡出生在海边,熟悉水性,但在洪水中横渡大河,这还是第一次。

  小匡拼尽全力,只游了20米就没了力气,穿着救生衣顺着河水往下游漂去,泥沙伴随浪花打进他的嘴里,水中漂流的树枝划破了他的手臂。

  此时,系在小匡腰间的两根安全绳都已经放到了头,岸边的战友们紧握着安全绳的另一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小匡的情况,大家的心都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

  “不好,小匡要被冲走了,快收绳子!”岸边的指挥员和战友们见势不妙,开始拼命拉绳子,想把小匡拽回岸边。然而,洪水中的匡永杰在漂流中恢复了一些力气,向岸边的战友们做了个“我没事儿”的手势,又挥开臂膀继续向孤岛游去,安全绳再次被抻长。

  短短的40米宽度,游得漫长又艰难。10米、5米、2米、1米……沙丘越来越近,而匡永杰的体力也基本“清零”了。在最后一次划水后,他一把抓住沙丘边的一个树根,可是由于雨水的冲刷,树根被他连根拔起,匡永杰又被冲入洪水中。

  “这一次是真的没有一点力气了,当时被水冲走之后,心里就一个想法:‘这下完了!’”

  急速向下漂的匡永杰想拼命地抓到能触碰到的一切东西。幸运的是,他在洪水中抓住一个略微粗壮的树根,停止了漂流。疲惫不堪的匡永杰足足在水中缓了10多分钟,才慢慢爬上岸,一屁股坐在了一片荆棘上。

  匡永杰把身上系着的安全绳解下来绑在一个大树根上,营救的“生命通道”终于被打通了!

  洪流中,他们舍己为人

  站在村子的最高点向下望,被洪水冲毁的村子正在一天天恢复容颜。7月29日,石家庄井陉县小作镇南石门村党支部书记王双廷和同为党员的弟弟王生廷心里升腾起希望。

  “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王家兄弟俩互相勉励着,“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我们要带领村民克服一切困难,重建家园。”

  从7月19日洪灾发生以来,王家兄弟俩就没回过自己的家。弟弟忙着抢修各处的电路,让村里及早恢复供电,哥哥在村里奔波,忙着灾后重建。从早到晚,村庄处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嘴上起了泡,黑眼圈很重,双脚都磨破了,贴着四五个创可贴。浑身泥泞的王双廷精气神十足。

  没有人会想到,短短半个月,他经历了多少情绪的起伏。

  7月19日晚,一直在村里巡视的王双廷发现,小作河的流水声大得出奇,街道上的水都要没膝盖了。

  “洪水快要上来了!必须赶紧撤离!”王双廷敏锐地意识到必须马上通知所有村民向安全地方转移。但当时没有电,不能用高音喇叭通知,此时,弟弟也跑了过来,兄弟俩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和呼喊。

  “洪水来了!赶紧往上跑!”

  两人的呼喊声和敲门声混合着雨声,在南石门村上空回响。

  “我听到敲门声,就拿着手电出来,看见书记正在一边跑一边喊。”村民王忠忠赶紧回屋,叫上怀孕的女儿和6岁的小孙女,拉拽着她们往房上跑,当他们刚一上房,就听到咣当一声,大门被洪水冲开了,水就进了院子。

  雨越下越大,两兄弟的喊声也越来越大,步子越来越急,他们在和时间赛跑!

  正是由于王双廷和王生廷兄弟俩的呼喊,全村198名群众从洪水中死里逃生。村民们说,如果不是王双廷、王生廷兄弟俩舍命通知大家,估计半个村子的人都逃不过这无情的洪水。

  王忠忠说:“要不是兄弟俩挨家挨户地喊,很多人的命就没了!”

  可是,被兄弟俩救了一命的村民们想不到,王生廷的妻子却没有及时跑出来……

  王生廷回忆说,他沿街呼喊通知村民时,妻子还在自家的店里。路过门店时,他叫妻子赶紧回地势高的老家去,就接着去通知其他村民了。可短短十几分钟后,洪水已翻过河堤,水深达3米。

  后来,王生廷在店里发现了妻子。“我闺女给她妈打通了最后一个电话,她妈说‘跑不了了,水已经到脖子了’。”王生廷哽咽了,“大灾来时,救乡亲、救家人,都是该做的事。”

  灾难面前,我省很多党员干部都像王家兄弟这样,舍小家、为大家,成为了指引方向的灯塔,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7月30日上午,在井陉县小作村村口指挥灾后重建工作的小作村村委会主任高永军看起来十分疲惫,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裤子和鞋上全是泥,胳膊和脸上黑一块红一块,也分不清是晒伤还是淤泥。

  村民们第一次见到既是村主任也是企业老总的高永军这样的形象。

  7月19日21时,井陉县小作村大雨倾盆而至,小作河水急速上升,已经漫过了平涉路上的小作桥。情况十分危急。

  “快!快!快!先救受困的人,不要管厂里的东西了。”高永军当即下令,调派自己厂里的3辆铲车全部去救人。

  由于雨量大,小作河的水位一转眼的工夫升高了两米左右。翻滚的洪水中夹杂着巨大石块、大型汽车等物体,来势凶猛。

  “房顶上有人。先救人,先救人!”看到水位迅速上涨,高永军大喊着,指挥两辆铲车驶向小作桥口的一处房屋。

  “那水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下巴,俺和俺爹抓住了一辆载重车,拼命喊救命。要不是高主任他们及时赶来,俺们现在早不知道被冲到哪儿去了。”当晚在小作桥头被救的村民刘宏杰回忆说。

  据统计,当晚仅在小作桥附近,高永军指挥铲车救出了近50人,加上帮助村里转移的共有240人,其中既有老人,也有即将生产的孕妇,还有刚刚出生的婴儿。

  “高主任救人的地方距离他家的工厂只有十几米,如果他当时选择去保全厂里的财产,至少能够避免上千万元的损失。可是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了营救村民。”有村民这样说。

  “我是村主任,也是老板,但我首先是村主任。”高永军说,“我要挺在前头。”

  艰难时,他们选择坚守

  69条高低压线路、变电设施被毁,243个村近10万用户中断供电。7月19日,井陉县的供电保障进入紧急状态。

  保供电,再累再热也得干!身为井陉县供电公司实业公司抢修队队长的胡二发带领队员进入灾区。

  此时,噩耗传来。

  “彦堂找不到了!”电话里,妻子哭着告诉他。

  妻子口中的彦堂是胡二发的亲侄子,与胡二发一般大,两人感情很深。

  彦堂是被洪水冲走的。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去找了。得到消息的胡二发眼泪直往外流。

  是留在灾区一线,还是回去和家人一起找?

  没有跟领导和同事吭一声,胡二发把泪水往肚子里咽。

  每到深夜,当他谋划第二天抢修方案时,侄子憨厚朴实的笑脸总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他只能默默地祈祷:“侄子你早点回来吧!叔叔对不起你,实在是脱不开身啊。”

  抢修的三天时间里,他的工作排得满满的,抢修工作也提前完成了。

  7月22日,是侄子安葬的日子,他又没吱声,默默地陪同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深入西部山区南峪镇重灾区,研究制定抢修方案。

  胡二发是一名普通的电工,一位抢修工程队的带头人。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正是因为有很多像胡二发一样的普通人冲锋在前,才为抗洪救灾赢得了时间。

  林岩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外联部的一名女记者,也是在这次抗洪抢险战役中冲在最前面的新闻人之一。

  从7月19日8时开始,一直到7月25日,她连续奋战7天,多角度、多方位报道了石家庄迎战特大暴雨的情况。

  短短7天之内,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累计播出61条新闻,报道做到了客观、真实、准确。

  “在抗洪抢险的这几天里,我妈妈高烧39度,还犯了腰病,需要卧床,但即便是这样,她还是一个人帮我照顾三岁的女儿,因为我战斗在抗洪的一线。”林岩坦诚地说,“作为一个老记者,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来源: 河北日报

关键词:危急关头,抗洪抢险,消防官兵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