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国内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临夏康乐县:识贫 扶贫 脱贫

长城网 作者:邹海林 2016-07-25 22:06:3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两年前,康乐县上湾乡马巴村贫困发生率42%,高于全县11个百分点,是康乐县最贫困的村之一。两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马巴村有10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7%,村里的面貌变了,群众的收入增了,住房、看病、上学都有了保障。今年3月31日,全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现场会在马巴村举行观摩活动。4月1日,全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座谈会对马巴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作了重点介绍。

  短短两年间,马巴村缘何发生如此巨变?答案是:识贫——真实准确,进退有据,让群众信服;扶贫——辨症施治,按方抓药,把群众扶起来;脱贫——产业支撑,干部引领,带群众干起来。

  识贫:真实准确进退有据让群众信服

  马巴村303户农户中,除极个别富裕户以及纳入政策兜底的特困户外,其他家庭情况大体相当。从中识别出精准扶贫户,做到让群众满意信服,有一定难度。

  二社社员尚得俊和张书俊,同时提出了申请,所报情况大体相当。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包村干部多次入户核查,仔细比对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并向左邻右舍了解核实,发现尚得俊儿子尚成生依靠摩托车修理技术,一年收入两三万,最终确定张书俊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通过细致入微的走访、核实、比对和甄别,马巴村从160户提出申请的农户中,最终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30户。

  为把贫困对象定得更准,马巴村先后开展了两次“回头看”,重点对建档立卡户有无财政供养人员、有无经商办企业、有无私家车、有无购买商品房等情况逐项进行清查和复查。查漏纠错,对收入已超过贫困线标准的3户及时退出,核实注销了2户错登户,补登了2户返贫户。马巴村没有一例因精准扶贫对象识别不准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

  扶贫:辨证施治按方抓药把群众扶起来

  马巴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大多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务工收入低。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切准贫困的“病根”,实施精准扶贫到村项目,新建2座便民桥,硬化道路5.5公里,村社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新建标准化幼儿园和村小学,解决了孩子们就近上学的问题。修建村级活动中心、村文化广场,改造61户贫困群众的住房。

  马巴村群众素有勤俭持家的传统,对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更是十分珍惜,一分一厘都用到了刀刃上。村级活动场所虽然投资不多,建设规模也不大,但物尽其用,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为民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六位一体”要素齐全。村民万俊民受益危房改造项目,修建了砖木结构的3间瓦房,并自己投工投劳对旧圈舍进行了修缮,不仅解决了住房问题,又兼顾了产业致富。

  马巴村各家各户的情况不尽相同,致贫原因也是多种多样。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找“病因”,对91户缺资金、19户缺技术、7户缺劳力、13户因病致贫户,分门别类开出了“药方”。

  五社贫困户韩得红长年患有慢性支气管哮喘,妻子苏广春患有肺心病,家庭收入主要靠儿子韩海华外出打工,因无一技之长,务工收入低。包村干部为他家量身订做了脱贫措施:纳入低保;在新农合住院报销的基础上,办理慢性病卡,解决“经常看病,无处报销”的难题;送韩海华参加技能培训,提高打工收入;落实4万元精准扶贫贷款,让老两口在家搞养殖。

  就这样,马巴村针对因病致贫户,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慢病卡应保尽保、应报尽报;针对缺技术户,加强实用技能和种养技术培训,共培训挖掘机、装机35名,电焊9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人,实现有需求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输转劳务256人次,创收179.2万元;针对缺资金户,审核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20万元,扶持新修养殖暖棚35座,累计建成养殖暖棚65座。

  脱贫:产业支撑干部引领带群众干起来

  马巴村地处阴湿山区,水土资源适宜,种植业有基础、有潜力。以育苗和当归为主的种植业,随之被确定为全村着力培育的富民产业。

  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广泛发动群众,组建健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吸纳61户村民入股,投入资金300万元,栽植云杉、速生柳、祁连圆柏等各类苗木2100亩54万株。成立育苗、当归种植2个专业合作社,吸纳150多户社员,发展云杉育苗50亩,种植当归250亩。为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村里还办起产业发展互助社,按照“政府+企业+社员+其他”的模式,筹集资本金60万元,累计向社员发放借款180万元。

  既发展传统产业,也发掘新的产业。村党支部书记苏育民在一次参加农交会时,被高原树莓吸引了眼球。他盯住不放,跑到青海瑶池树莓集团公司学习取经,回来后带领村干部种植4亩“试验田”获得成功,遂成立高原树莓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吸纳130户扶贫户为社员,在全村推广种植200亩,经青海瑶池树莓集团公司实地考察,签订为期8年的保护价收购合同。

  种树苗,种当归,种树莓,马巴村特色种植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关键词: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扶贫

责任编辑:刘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