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不忘初心【长城时评】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赶考”,是一种历史担当,是一种前进动力,也是一种防患未然的警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赶考”的脚步从来没停过。鉴史明得失,察今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论断回答执政党“赶考”命题,告诫全党“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不要偏离方向,不要陶醉,不要懈怠,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更是对未来的科学预见,引人深思,让人警醒。 “赶考”不忘初心,就要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取得的成绩越大,人民赞扬我们的声音越多,我们越要戒骄戒躁、慎终追远,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党的历史和现实、成绩和不足、矛盾和问题,清醒地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坚定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有不忘初心,深怀忧患意识,才能在忧患中清醒面对现实、敢于担当使命,才能在忧患中探索改革创新,激发攻坚克难的力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知难而进,砥砺不止,赢得光明的未来。 “赶考”不忘初心,就要敢于担当,不断增强使命意识。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许多“险滩”等着去涉,许多“硬骨头”等着去啃,这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敢于担当,自觉把改革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却担当不足,使命意识弱化,对上镜头出风头的事情围着、追着、捧着,而对群众关心的问题绕着、躲着、拖着,深为群众所诟病,必须加以克服。在新的“赶考”路上,党员干部都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担当精神,事不避难、攻坚克难,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赶考”不忘初心,就要植根人民,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我们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能不能继续保持这一最大优势,事关“赶考”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每名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的“赶考”,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葆共产党人的“赶考”状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刘凤敏) |
关键词:西柏坡,赶考,不忘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