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教书育人的本义 接地气的“最后一课”得好评
导语:校领导讲话、拨穗儿、毕业合影……又到一年毕业季,近期,各高校的毕业典礼如约而至。毕业典礼上,校长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后一课”备受关注,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毕业典礼上,校长的临行寄语紧贴社会热点,这其中,不乏“潮人潮语”,被许多同学大赞“接地气”。 接地气的“最后一课”受热捧 体现了公众的期待 受到热捧的“最后一课”有一个共同点,用网上的流行话说,叫做“说人话”。在讲话中,校长们真正做到了低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同学对等的地位,讲话语重心长而不是趾高气扬。这种用心写就的致辞,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金句,也轻易打动了同学们。拿今年的校长致辞来说,北航校长以“装空调”忆师生共治,深圳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提到了韩剧韩星,而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竟然自制微电影送毕业生……如此新意袭人,潮气逼人,自然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校长仅仅在毕业典礼上说了一个流行词汇,就把整个典礼带上了高潮,引来学生热烈的反应,也说明了学生们平时的压抑与封闭,说明了学校在平时管理上的保守与不接地气。如果大学的校长们平时能够经常在校园的小路上和学生偶遇,能够经常和普通的学生们拉拉家常,平时和学生们交谈时就能够潮语不断,肯定不会在毕业典礼上说一两个流行词汇就让大家尖叫,忽然感觉校长今天好亲切、好可爱。 总的来说,接地气的讲话越来越多是一种好现象。其实,接地气的毕业典礼受到追捧,也体现出了公众的期待,这就是大学在管理和文化上更接地气。 贵在用“心”,赢得好评 “最后一课”,是毕业季一次精彩的演讲,也是一次语言艺术的表演,是一次心灵的互动,是一次鼓励,是一次临别赠诤言。《庄子·山木》有句话:“赠人以言,胜于金银珠玉。”毕业季,高校的毕业即将走向社会,他们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作为校领导的“临别寄语”不啻是一柄烛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些是发自内心的,推心置腹的话语和教诲,可以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明智,这是前进路上的智囊,让我们不迷失方向,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临别寄语,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精彩演讲,是校长演讲能力的一次展示,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喜剧的冲突,诗朗诵的激情,给理融进情,给景着了灵,给龙点了睛……“最后一课”是今天,咱们彼此在课桌前分手,明天,咱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手挽手。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愉悦的开端。这是最后一次的“精神晚餐”,是为水而鱼,为鸟而林,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夏降甘霖。今日同窗分手,道一句:珍重!明天校友重逢,贺一声:成功!离别之泪纯似珍珠,临别赠诤言是最好的礼物,值得彼此很好珍藏。 “最后一课”体现一所学校的高度 “只想着把学生招进来”,着眼于从学生头上赚钱,必然把教育当作一种市场行为,于是,教育几同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品交易,一出校门就如“商品离柜概不负责”,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因此被庸俗化。从这个角度看校长对毕业典礼的重视,让人看到了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师德的纯洁高尚,尤其在教育颇多诟病的当下,还原了教育教书育人的本义。 于所谓“教书育人”,其实每个毕业生都是学校的一个“产品”,学校既是“产品”的“制造者”,理应对“产品”负责到底。“产品”不合格,必定是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而这样的学校,当然也是不合格的。因此,对毕业生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几乎就是学校是不是合格的标志。如果平时“粗制滥造”,当然就不会在乎“最后一课”的再一次“精心打磨”。 “最后一课”其实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高度。“要让学生来的时候说好,走的时候舍不得。”必定从学生招进来开始,就把“合格产品”作为办学的宗旨。也因此,校长们于毕业典礼上的一腔爱心和眷恋,当然就不是作秀,而是学校一以贯之的教育精神之下,必然的深情流露,也因此格外感人。 谨防致辞季变成了致辞秀 人才培养、学校建设更重要 从报道中看到,校长们亲自出马,费心起草、反复修改演讲稿,很费了一番力气。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平日里难得见到校长尊容,离校之时听校长滔滔不绝、指点迷津也算新鲜体验;而校长们在毕业生临别之际,褪掉平日刻板的行政职务,化身卖萌的邻家大叔,以网络热词来讨好学生,给其留下美好印象,这也算是“双赢”。 但是正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副教授所说的,“毕业典礼是一个庄严的场合,而校长去庄严化的卖萌式讲话,如果不是恰到好处,则会由吸引人变成雷人。”所以说,校长的临别赠言哪怕是再动听、再感人,都不如把心思花在日常的人才培养、学校建设上。 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似乎更应该扮演好幕后者的角色,把毕业季致辞的机会让渡给其他人。与其由校长熬一锅伪情怀的心灵鸡汤,不如直接邀请业界翘楚传道授业解惑。即将走出大学校门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需要的不是堆砌的华丽辞藻。校长们需要做的也不是在毕业季卖萌讨巧,其实,贴近学生的姿态更应当自开学典礼至毕业典礼一以贯之。 以作风转变促发展 不得不讲,当前高校在很多方面还不如人意。比如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在很多学校都存在,一些还十分严重。在这当中,校长们起的作用不完全是被动的。有些校长首先把自己定义为官,平时讲着官话,做着官事,以至于一些校长与学生有着很遥远的距离。这样的校长,即便毕业致辞讲得再精彩,恐怕也不能完全赢得学生的尊重。根叔曾经讲过,“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它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而在我们看来,什么是校长?就是那个让人提起来就肃然起敬、备感亲切的人。对照这样的标准,很多校长做得远远不够。 不管怎么样,相对于八股讲话,现在很多大学校长的讲话有新气接地气,这样的转变,是人们喜欢看到的。而且从文本上讲,很多校长的致辞都堪称范文,也是值得学习的。对很多人来说,就这样被校长致辞悄悄打动。文风就是作风,希望这样的文风变化,能够有作风变化支撑。倘能如此,实是大学之幸,教育之幸。 (据西安晚报、燕赵晚报、北京晨报等综合) |
关键词:毕业典礼,接地气,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