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明:塞尔维亚人钟爱中国传统文化
王秀明教授讲述在贝尔格莱德的那些岁月 “汉语、丝绸、茶道、戏曲、武术、筷子,这些最具中国元素的符号在塞尔维亚备受喜爱”,前前后后在贝尔格莱德学习工作了十几年的王秀明教授说。 王秀明是我国第一批赴塞公派留学生之一,后在驻塞使馆工作,曾负责教育系统工作交流与留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生活工作经历让她深深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人,特别是青少年,对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中塞两国虽相距遥远,但人文交流十分活跃。在王秀明身边,有许多塞尔维亚人,因为喜欢中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教授汉语、介绍中国文化、中医、哲学,坚持着中国文化推广之路。王秀明说,塞尔维亚著名汉学家、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拉多萨夫·普西奇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拉多萨夫·普西奇与中国的渊源颇深。他痴迷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喜欢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上中学时,就读了由德文翻译成塞语的《道德经》。从贝尔格莱德大学语言学院汉语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到北京语言学院进修汉语、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中国古代哲学,并在那里认识了他的中国妻子金晓蕾。多年来,夫妻俩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塞书籍,当然也包括他翻译的塞尔维亚语《道德经》。 如今,已经成为贝尔格莱德大学中文教授、孔子学院院长的拉多萨夫·普西奇,正致力于让更多的塞尔维亚人爱上中国、喜欢中文。此次得悉习近平主席访塞,还特地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用中文、英文、塞尔维亚文三种文字出版的一套《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期刊》。 随着两国友好交往的不断深入,塞尔维亚兴起了强劲的“汉语热”“中国风”。贝尔格莱德兴建了占地6000平米的中国文化中心,不止孔子学院达到两所,汉语教学也走进了塞尔维亚的大中小学,文化交流前景更加光明。 |
关键词:传统文化,塞尔维亚,中国 |
责任编辑:刘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