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布置作业”初衷虽好,但不能让学习变了味
导语:在温州读小学三年级的皮皮(化名),因为学习需要,在妈妈黄女士的手机里安装了5个APP学习软件。有数学速算的,英语配音的,还有语文复习的。这些软件,都是班上的老师推荐安装的。本来,黄女士觉得这种学习方式还挺好的,APP上的学习材料图文并茂,孩子做作业也专心了许多。可很快,她就觉得不对劲:皮皮对这些学习软件着迷了,为了刷排名,甚至半夜爬起来做题。 “APP布置作业”是一种教学创新 “互联网+”时代,为了求新意,各行各业都纷纷与“互联网+”来一个亲密接触,教育也不例外。温州小学老师推荐的APP学习软件,无疑就是“互联网+”运用的体现。正如专家所说,这些学习软件有不少优点,比如承载了丰富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多元有趣,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避免错误教学,更能解放一些工作忙碌的家长等等。 APP布置作业本身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作为辅助性教学工具,它不宜占用学生太长时间,也离不开必要的引导和监管。教师布置作业应适量,家长也要多与孩子互动,亲子交流是任何“助学神器”都无法替代的。 “APP布置作业”切莫让学习变了味 别误导学生走入歧途 原来,“孩子在上面做完一套题目后,系统会给出一个排行榜,排名根据的是做题量和准确率,从中能看到自己在全校甚至全国的排名。”皮皮为了获得更高的排名,开始疯狂做题,甚至专挑一些低年级的题目来做,或者重复做某一单元的题。这显然与APP学习软件的初衷大相径庭。APP学习软件承载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多元有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为了“刷”积分、“拼”排行榜“疯狂做题”,显然无益于学习,而且“纯属浪费时间”。 不能演变为追逐功利的工具 问题似乎是出在这个排行榜上。学生“疯狂做题”,乃至半夜起来做题,是因为“班上很多同学都这样做,这样就可以趁别人睡觉时,多赚点积分让排名更靠前”。这样的排行让学习软件有了“趣味性”,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吸引力,而最后当然“变现”为市场竞争力。于是,软件的功利性“转移”为孩子的功利追求,许多应是纯粹的东西,比如做题,因为功利无处不在,竟然也成了追逐功利的工具,这正是学习软件令孩子“上瘾”中最让人担忧之处。 运用APP学习软件须谨守底线 尽管相关部门、专家纷纷表示,APP学习软件的使用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可问题是,谁来引导?在教育与“互联网+”深度接触的当下,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等各方都应该与时俱进,不能让“互联网+”的探索如脱缰野马,以为“互联网+教育”就是APP学习软件的简单运用,忽视了运用的规范和引导,让教育应有的底线沦陷。 而这,一方面需要划定APP学习软件运用的底线,避免教育教学对其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真正做到既给学习带来帮助,又不影响身心健康。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仍需回归到素质教育的初衷,避免教育教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沉重的负荷,让“互联网+”的探索轻松前行。 (据燕赵晚报、北京晨报、长江网、大河网等综合) |
关键词:APP布置作业,教学创新,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