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文明社会秩序的城市
——三论迅速掀起文明城市创建新高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把讲文明、守秩序的风尚树起来,全民共建共享文明有序的共同家园。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环境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日益精细。但在文明秩序方面,不尽如人意之处依然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公共汽车上,有人大声喧哗;公园绿地里,有人损坏花木;在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有人“吞云吐雾”;在一些需要排队的窗口,有人随意加塞……可以说,不抹除一个个不文明的“点”,就难以形成城市井然有序的“面”;不调准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就弹奏不出和谐美妙的文明乐章。 文明素养不是天生就有,良好秩序不能凭空形成。建设有文明社会秩序的城市,城市管理必须跟得上,能管用。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要有“城市兴衰、我辈有责”的担当,对经常出现的问题从管理上找原因,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规律上找原因,既把好脉,又开好方,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文明行为,以点带面、以线促面,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集中开展整治行动,特别要对闯红灯、乱刻乱画、乱停乱放、随地吐痰、车窗抛物、乱扔垃圾、乱堆杂物、排队加塞、宠物扰民等现象,敢下猛药去沉疴,依法约束惩戒,杜绝“破窗效应”,倒逼文明养成。 文明需要教化,秩序需要引导。建设有文明社会秩序的城市,需要在全社会营造遵守秩序、崇尚文明的浓厚氛围。全省各级各类媒体要以群众感兴趣的话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以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以身边事解读硬规矩,化规则为常识,化危害为警醒,让群众对公共秩序知识听得懂,看得见,用得上。要加大对惩戒兑现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感知规则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心里挂上一杆成本秤,变从众为从善。 要及时报道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取得的进展和成效,用实实在在的身边事,激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把群众对文明社会秩序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切实转化为积极投身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实际行动。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良好秩序和文明风尚于人有益、于己有益、于社会有益,构建文明社会秩序,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每个居民都是参与者和受益者。“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决不能一边谴责闯红灯、乱扔垃圾、排队加塞等不文明行为,一边仅为自己一个方便而不顾他人的感受。所有人都要在自己的心里为文明的种子保留足够的生长空间,将秩序和规则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讲规矩,重人格,能宽容,有理还要讲礼,有力还要守礼,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以一言一行彰显文明,以一举一动展示形象,让文明用语、礼貌待人、遵守规则,讲公德、讲礼仪、讲规范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秩序美是所有美之最,有秩序才有自由。我们人人讲秩序,时时讲秩序,城市就会处处有韵律,人人好心情,就会汇成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大交响乐。 |
关键词:城市面貌,破窗效应,公园绿地,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