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新篇章【长城时评】
●储瑞耕 一年一度“五一”节,世界飘扬“劳动”旗。 今天来谈论“劳动”,不要说与过去几千、几百年前相比,就是与几十年甚至几年前相比,也有了巨大的不同。 因为“劳动”的手段、工具、形式、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通讯这样的“劳动”,如今绝大多数的人都在使用手机——莫道是古老的驿站、马匹、人力来传递信息的“劳动”没有了,就是现代邮政、电报、电话之类很先进的“劳动”,也都成了“昨天的故事”。 然而,这些包括“劳动”的手段、工具、形式、内容在内的变化又是怎么来的呢?正确科学的答案只能是:“劳动”带来的。 “劳动”,推动了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地得到长足的进步,一天天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方便快捷,越来越灿烂辉煌。 一个不参与劳动的人,是没有生存权和生命力的。有个人对我得意地自我标榜:“我的生命的内容和意义就是享受!”我反问:“没有劳动创造的物质基础,你靠什么来享受?!” 一个完全拒绝劳动的人就叫“寄生虫”,而“寄生虫”式的人和生活方式,只能得到人们的一致鄙视和唾弃。 “劳动”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和得到进步。 人们不能止步于和肯定、歌颂用手脚去搬运东西、改变事物了,而要通过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发明新的劳动方式,提高新的劳动生产率。 比如用锄头犁牛耕作是古已有之的劳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而如今,机器——拖拉机、收割机等等替代了前者,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劳动生产效率,这就是伟大的进步。 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使得人类脑力劳动的进步发展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先进程度。输入一个词,我们就能够得到许许多多的信息和延伸解释;敲击键盘,我们个人的思想和智慧就会成为人类海量信息的一部分! 但是,在这些问题上,“劳动”仍然不可否认,比如:计算机、互联网本身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们通过艰苦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求得发明创造的结果;再比如:如今的阅读和写作成了比较多少年前是容易、方便、快捷乃至舒适得无数倍了。但是,如果离开了“动脑子”,一个人就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脑力劳动收获——阅读只能表面化,写作只能肤浅化。 比如,作家只是坐在家里,躺在床上,而不去参与生活,不去进行艰苦的思考劳动,就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新闻工作者如果离开生活、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胡编乱造,那就只能写出假新闻,歪评论。 不爱劳动,懒惰,永远是文明进步的拦路虎和大敌。一个人不想劳动,不思进取,不去在文明进步的事业中实实在在尽一份力,那你这个“人”字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们各行各业都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他们是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朽的历史创造者。 航天英雄杨利伟等,是这样的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是这样的人;徐虎、许振超、郭明义,是这样的人;众多体育健将,是这样的人;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专题报道的许多人物,是这样的人;全国和各地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劳动奖章获得者,都是这样的人。 雕刻了人民币上毛泽东头像的马荣,艰苦劳动35年,练就了高超的技艺,她创作了大量雕刻作品,并在第五套人民币、奥运纪念钞、新版港币、新版澳门币、科研项目和邮票创作中得到运用,她的人像雕刻作品在2011年国际雕刻师作品展上获得了“国际雕刻师”的高度评价,为国家争得荣誉。她说:“我的心在雕刻上,我的工作与娱乐,快乐与苦恼都紧密地与事业连在一起。”她记住了她的师傅——我国第一位女雕刻家赵亚芸的话:人活一世,总要留点东西给世界。 这是什么?这是关于劳动和科学人生观的经典表达。 在我们纪念世界劳动者共同的“五一”节的时候,让我们永远牢记—— 崇尚劳动!崇尚诚实劳动!崇尚智慧劳动!崇尚高效劳动!劳动万岁! |
关键词:劳动,新篇章,五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