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网络媒体走转改]

河北易县:念好“山”字经 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

来源:长城网 作者:张天虎 赵晓慧 宁晓雪 李全 2016-04-27 08:46:3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牛岗乡党委书记刘玉民向记者介绍农村合作社建设情况。长城网 赵晓慧 摄

  牛岗乡党委书记刘玉民介绍,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破解了分散式经营问题。采取劳务、资金入股,缓解了后续生产运转资金不足的难题。实行资源共享,破解了生产物资、管理技术不统一的难题。

  “今年家里4亩多地全都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年底按股权份额参与盈余分配,身子不用拴在地里了,我们老两口给合作社打工,一个春天就挣了一万多。”台底村村民牛双喜兴奋地谈起自己加入合作社的好处。

  刘玉民说,未来合作社将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实行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实现贫困户共同富裕。目前台底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入股土地300亩,村集体入股土地100亩;劳务入股折合资金达到13万元;资金入股32万元。

  据介绍,到今年底,台底村共栽植“三优”苹果600亩,预计到2017年进入初果期,以亩产苹果2000斤,市价3.5元/斤计算,每亩苹果可实现收益7000元;按600亩规模全部进入盛果期计算,总效益可达1680万元。全村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71岁的陈殿英是台底村生活贫困户,妻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平时需长期服药。儿子陈立新患小儿麻痹症瘸腿,没有劳动能力,生活上需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该村成立合作社发展苹果产业后,合作社在苹果栽植、浇水、施用有机肥、打草等方面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陈殿英有丰富的干农活经验,到合作社打工,既可以日常照顾家庭,又可以就近在本村务工,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田岗村千亩核桃基地建设规划示意图。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扶贫观念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发力,百姓拔穷根、摘穷帽有了盼头。

  易水湖西岸,几个自然村落依稀分布,田岗村地处深山区,交通闭塞,基础条件差,全村总人口951人,贫困人口707人,占比近四分之三,这意味着每四人中,就有三人是贫困人口,脱贫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时间紧、任务重,以于长志为支部书记的村两委班子围绕修路、治河、植树、上产业做活贫困村开发的大文章。

  该村发挥家家种果树的优势,因势利导,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以土地入股,通过股份合作制经济方式大力发展了薄皮核桃500亩,绿化荒山2000亩,引进大棚花卉30000盆,发展绿化苗木30万株,百姓致富有了产业支撑,便获得了内生动力。

  4月26日下午,安格庄乡田岗村55岁的李桂琴正在温室大棚给兰花浇水,因家庭人口多,劳力不足,李桂琴的生活并不富裕。

  如今,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在基地长年打工等方式,家庭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2700元,已经提高到6000元,“生活一天天变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哩!”李桂琴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台底村、田岗村是易县推行股份合作扶贫模式的缩影。易县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实施项目模式,坚持贫困户自愿原则,增强项目实施的灵活性,有效保障了“资金到户、项目到户、权益到户”。目前,全县新成立扶贫合作社37家,到户资金2700余万元。

  太行深处,生活在这里的山区百姓,村村有产业,户户有能手,人人有股份,扶贫开发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人们正在朝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最后冲刺。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关键词:走转改,易县,扶贫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