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火热实践写在太行山上
2015年12月29日至2016年1月1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到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进行驻村联乡(镇)帮县蹲点调研。这是2015年12月31日,赵克志在青羊沟村走访低保户武振明一家,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倾听困难群众的心声和期盼。记者 郭昭摄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是当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也是现在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冰雪,专程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慰问革命老区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3年过去了,阜平县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得怎么样?太行山区农村的现实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究竟如何?乡亲们对脱贫致富还有哪些想法?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省委书记赵克志的心头。
2015年12月29日至2016年1月1日,赵克志到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进行驻村联乡(镇)帮县蹲点调研,直接感受山区群众的生活,深入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倾听基层和困难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4天3夜的时间里,赵克志吃住在农家,先后走访了3个乡镇、11个村庄,看望了18家农户,察看了18个点,召开了6次座谈会。
接地气,登门入户访民情
接地气,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转变作风的着力点。只有经常接地气,才能密切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把工作干到群众的心坎上。
山间积雪未融,山路蜿蜒曲折。2015年12月29日下午,赵克志轻车简从,乘车两个半小时从石家庄来到顾家台村。村口“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红底金字标语格外醒目。这是赵克志第二次到这个贫困村,2015年8月13日他就曾到该村调研。
一下车,赵克志顾不上休息,先去看望了低保户顾廷科、顾茂两家。
掀开门帘,65岁的顾廷科和妻子任凤兰把赵克志迎进家里。他们一起坐在炕头上热切地聊起来。
“你们的养老金和低保金每月能领多少?”赵克志关切地问。
“一个75元,一个110元。”
“还有其他什么收入?”
“土地流转到村委会,流转金300元;加入村苹果基地,年底分红1000元。”
赵克志听后点点头说,温饱没问题了,就是收入不高。
看到顾廷科家住的还是土坯房,赵克志又问:“听说村里统一规划建设新民居,你们乐不乐意拆旧建新?”
“咋不乐意,建新房政府给补贴,将来能发展农家乐,是个好事。”顾廷科的话实实在在。
“村里的干部怎么样?”
“好,干部是新上来的,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富。”
赵克志的脸上露出笑容,大家越聊话越多。看到墙上挂着龙泉关镇免费发放的“决战贫困、同步小康”新年挂历,上面印着全镇12个村庄的美景图,赵克志祝福他们:“希望你们的生活比这画上还美!”
离开顾廷科家,天已经黑了。沿着村街小巷,赵克志又看望了顾茂、王为娥老两口。两位老人长期患有慢性病,家中生活十分困难。闻到屋里的煤烟味,赵克志关切地叮嘱老人,烧煤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风。他告诉老人,从2016年起,低保标准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将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顾茂紧紧地握着省委书记的双手,脸上写满了感激和幸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赵克志说,这次蹲点,就是一竿子插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蹲点期间,他走访了11个村的18家农户。每到一家,他都看得仔细,问得具体,并让工作人员填写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掀开锅盖看看吃得怎么样,揭起炉盖看看炉火旺不旺,坐上炕头摸摸被褥暖不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百姓心坎上。
大胡卜村44岁的王永伟,因车祸致使下半身瘫痪,2013年又患上尿毒症。他的老母亲一说起家里的困难就眼泪汪汪,赵克志动情地劝慰一家人:“我知道你们愁得慌,但还是要增强信心,党和政府会千方百计帮助你们解决困难,也会进一步研究统筹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救助的政策措施。”在青羊沟村低保户刘庆贺和武振明家,听说他们今年都通过加入农业合作社增加了收入,赵克志为他们感到由衷高兴,询问他们还有哪些困难,叮嘱乡村干部一定要为村民增收多想法子、多出实招。
2015年12月30日晚,看点回来吃罢晚饭,赵克志又径直来到贫困户顾廷亮家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十几个人围坐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谈打算、提建议、说问题,话题大到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小到村里安装下水管道,气氛十分热烈。赵克志时而倾听,时而作笔记,时而加入大家的讨论。虽然屋外夜色已深、寒气沉沉,但屋内却灯光如昼、暖意融融。
求良策,因地制宜找出路
到基层调研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解难题、求突破,才能得民心、顺民意。
“这几年,顾家台村的变化不小。新修的公路延伸到村内,还安装了光伏太阳能路灯、垃圾箱,建了文体广场、互助幸福院,有一批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变化,也回乡创业了。但还是有不少农户收入比较低,住房比较简陋,厕所、厨房、取暖的条件都比较差。”在房东顾海军家,赵克志与一家人边吃边聊,话题自然离不开村里的事。
这些变化和问题,赵克志都看在眼里。他白天走村串户调研,晚上与干部群众座谈。体验贫困,感受艰苦,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程度、难在哪里有了更深的感受和认识。
深山里的农村格外宁静。2015年12月30日上午,在黑林沟村看望了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赵克志和村党支部书记张成军步行去走访贫困户。
“村里见不到小孩子啊?”赵克志问。
“村里没有学校,父母都带孩子到山外了,留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像我今年57岁,算是最年轻的了。”张成军自嘲地说。
“村里有多少常住人口?”
“全村以前总共102户201人,现在常住的只有30户50多人。”张成军补充说,村子穷,40多年没娶过媳妇,40多年没盖过新房。
这样的村情让赵克志神情凝重、陷入沉思。深山区,交通十分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如果再投入大量的资金搞改造建设,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只能走易地搬迁脱贫的路子。
路过村广场,在此休憩的几位老人围拢上来与赵克志打招呼。赵克志也借机向大家征求意见。
“咱们村搞移民搬迁,你们愿不愿意?”
村民们都表示赞同。有的说,开始也有思想波动,村干部做工作后也就想通了,毕竟搬出去,交通、医疗都方便了。
随后,赵克志又去另一个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大胡卜村作了调查。
一路上,赵克志与同行的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阜平县委书记郝国赤一直在探讨“老人村”的脱贫问题。赵克志说,易地搬迁脱贫,中央已作出专门部署,我省也要作为“当头炮”,在2016年率先打响。像黑林沟、大胡卜这样的“老人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养老,可以利用国家政策,采取养老式移民搬迁的方式。
“只有把穷根找准,才能把政策定实。”赵克志意味深长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问题导向。我们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艰巨的任务,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尽快打开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