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李保国:染绿太行35载 山乡巨变不忘新愚公
李保国教授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12日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长城网 赵晓慧 摄
千余干部群众从各地赶来,送别李保国教授最后一程。长城网 赵晓慧 摄
长城网保定4月12日讯(记者 张天虎 赵晓慧 宁晓雪)4月11日下午,李保国的手机响了,打电话的是山西运城的果农,原本想咨询一下核桃炭疽病防治问题,令他遗憾的是,电话再也无人接听…… 4月10日凌晨4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12日10时许,保定殡仪馆前庭院及门外的路上云集了上千人的悼念队伍,花圈的挽联上,寄托哀思的人们数以万计。 在浆水村村民心中,李保国是老师也是挚友。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村民:跨越600多里路,只为送他最后一程 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李保国举家扎根山区,他用责任和担当,用科技和知识,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让太行山区的农民摘掉了“穷帽”。 11日上午,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的村民自发组织了悼念活动,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在宣读悼词时几度哽咽,许多村民现场泣不成声。 杨双牛说,李保国和村民的感情非常好,过年时村里人都爱往家里拽请他吃饭,今天的悼念活动不仅村里人都来了,很多周边村的村民也来了。 据杨双牛回忆,1996年一场大暴雨,让科技救灾团成员李保国走进了这个村。数年间,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这里的苹果卖出过百元人民币一个的天价,村民人均收入也从此前不足百元变成了如今的3万多元。 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黝黑的脸盘下挂着几撮胡子,穿着随意的李保国站在村民中间,陌生人很难看出谁是教授。就这样一个像农民的教授,却被誉为山区的“科技财神”。 据不完全统计,在去世前的这4个多月时间里,李保国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也只是休息了一天,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他几乎走遍了河北省各个山区县。 35年来,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35年来,李保国带队先后指导并培育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易县绿泽农林种植有限公司等全省山区开发先进典型,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826万亩,带领10多万太行山民奔向小康路。 12日上午,邢台县浆水村20多位村民自发来到保定殡仪馆,送李老师最后一程。“李老师真是大好人啊,作为教授,一点架子没有,真正是咱老百姓的教授。”听到李保国去世,村民们陷入悲痛之中。 村民王维忠说,听说李老师去世后,村民们大多是租车过来的,一天间,浆水村陆陆续续来了十几辆车,一百多人。他说,山区农民以前都是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老师带领村民栽种苹果,用先进科技引领农民发家致富,“如今百姓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了,他却这么突然的走了”,话说一半,眼前这位果农早已泣不成声。 李保国的故事已走进千千万万山区村民的心里。在前南峪村,村里人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一共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他的身影;在许许多多村民的家常用语中,说起他的名字已像身边的亲人一样亲切自然。 不难想象,在30年与山区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已经完全融入村民们的生活。正是基于对河北山区农村的这份感情,才让他的名字成为山区众多村民口中致富的代名词。 |
关键词:李保国,太行,追忆,新愚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