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不忘“太行赤子” 怀念“农民教授”李保国
导语:记者从河北农业大学宣传部获悉,4月10日凌晨4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目前河北农业大学已成立治丧委员会,根据安排,李保国同志追悼会将于4月12日上午10时在保定殡仪馆举行。 个人简介 李保国(资料图) 李保国,男,1958年2月出生,武邑县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核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河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全国经济林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林学会常务理事。李保国30多年来每年200多天扎根在山区一线贫困地区,从事山区开发治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建立了山区高效综合治理工程技术体系和山区特色优势林果产业化技术体系,探索出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山区发展之路,解决了贫困山区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难题,全方位推进了河北省山区面貌的转变,为全省和我国山区的高效综合开发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体系和典型经验。 举家扎根山区 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 李保国与山区结缘的时候,孩子才4岁。这位大学教师舍弃了8小时安稳的坐班,舍弃了图书馆里静谧的书香,与同样从事林业课题研究的妻子一头扎进了太行山,早上5点起床上山,晚上七八点才返回。山里条件差,上山带几个馒头一瓶水就很满足了,夜里甚至只能点柴油灯。为了让秃山变绿,他把自己和家庭全都拴在了大山里,那时候从邢台山区回家看望孩子和老人,要花费至少3小时汽车车程与7小时的火车车程。 为了便于工作,李保国将刚满4岁的儿子和丈母娘接到了山沟沟里生活。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间房子里,孩子由老人照顾。“我儿子就是在浆水沟里长大的,村民们都管我儿子叫‘小流域’。”直到儿子上小学,李保国才把儿子送回了保定读书,后来他在内丘县岗底村扎根9年期间,他又把儿子接到内丘县读中学。 在李保国的带领下,邢台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山顶洋槐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内丘县岗底村从人均收入不足80元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如今太行山靠苹果种植发家的首富村;把一片乱石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岗野岭,打造成为享誉全国的临城绿岭薄皮核桃生产基地。 说起家庭,爱人郭素萍一直是李保国有力的后勤保障。“他不讲吃穿,只要舒服就好,生活也比较节俭,我们虽然是同学都搞科研,但是对他来说,我更像是他的后勤保障。”郭素萍笑着说起他们的生活日常。当记者问起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时,郭素萍豁达地讲起了自己几次生病住院的情景,没有怨言,更多的是理解,更让记者感受到他们夫妻二人数年的陪伴,那份浓浓的亲情。 李保国在绿岭指导农民管理果林。师春祥摄 科技托起小康梦 农技惠农家富山民 推广研发 农技惠农家富山民 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栽培技术等30多项标准化林业技术,在与农技人员的交流中,在农技推广的培训中,通过李保国朴实易懂的话语,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同时,他瞄准太行山区干旱阳坡充足的光热资源和具有自然阶梯的优势,开发了干旱山区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将在平原区土地利用率仅为60%以下的日光温室错季栽培技术转移到山区,使山地的土地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效益为良田的1.4倍以上。 据了解,多年以来,李保国举办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示范推广总面积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3亿元,纯增收28.5亿元,一组组数据在李保国不辞辛苦的奔波中不断更新。 前南峪村、岗底村,富岗苹果、绿岭核桃……从太行山到燕山,李保国用自己的30多年,点亮了这一串闪光的名字。 执着追梦前行 圆绿山富民梦 面对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等荣誉,李保国淡然处之,他想的更多的还是今后山区农业的发展。李保国说:“全省的技术人员我直接培训,指导他们掌握适宜的规范化技术,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这样科技推广才能覆盖全省。” 他爱老百姓 百姓更爱他 “常年奔走在山里,和果农们熟了,特别有感情。”李保国说,乡亲们家里做了好吃的,都会把我往家里拽。有时候,还真左右为难,一天得吃五六家的饭。不去,不好意思。每次都借着吃饭的功夫,再讲讲农技课,变成有针对性的农技辅导。 30多年扎根深山,李保国的名字已经在山区群众口中变成了致富的代名词。很多人打电话找李保国,想让他去规划自己的果园、自己的山村,是因为这位出身农民家庭的林业专家早已成为山区群众的良师挚友。 在李保国的手机通讯录里,记者还看到有很多奇怪的名字:岗底苹果、山腰板栗……“这些都是农民打来的电话,实在听不清他们姓名,就这么先记下来。”李保国说,电话里900多个号码,其中农民的至少占1/3。 李保国的故事已走进千千万万山区村民的心里。在前南峪村,记者看到村里人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一共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他的身影;在许许多多村民的家常用语中,说起他的名字已像身边的亲人一样亲切自然。 长城时评:人当有李保国水一样的品质 像水一样无私。水的第一个品性是无私付出而不求回报。他遍及天下,恩泽四方,滋养众生,蹈火灭灾。服务社会,而不求索取与回报;献身人类而无怨无悔。李保国把科研成果写在了太行山上,虽积劳成疾、多病缠身,却毫无怨言。他不计个人得失,对群众却是有求必应,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 像水一样执着。水,射而刃物,滴而石穿。纵有千难万险,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勇往东流,不达目的不罢休。水滴石穿是他锲而不舍、永不言败得最好写照。李保国的科研从来不是守在象牙塔内,而是扎根在太行的石头山上。 像水一样推动。水,不仅自己日夜奔腾,拥有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而且推动其他物体一起运动,造福于四面八方。作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李保国将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让许多地方的农民摘掉了穷帽。他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的问题。在脱贫攻坚进入大决战的形势下,我们应像李保国那样,带头实施精准脱贫,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责任,带领广大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和勤劳双手改变贫困面貌,在精准脱贫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著名社会活动家、诗人、书法家赵朴初说:“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力量是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在人民利益的大海里的话,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干的。”就让我们做一个像李保国那样品质如水的人。(边建军) 荒山,一座座变绿;林果,一天天挂满枝头;笑颜,一天天绽放。30多年来,李保国,这位“太行赤子”为秃岭披绿、为荒岗生金,倾注了多少心血与艰辛,没有人知道,但他用执著和坚毅,书写下一段“新愚公”的动人故事,巍巍太行一定会铭记。 (据河北日报、光明日报、长城网综合) |
关键词:李保国,新愚公,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