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黄帝文化是“载道化人”的民族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来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同时还强调,“轩辕黄帝陵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学习、理解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黄帝文化和黄帝陵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中华文明发源于黄帝时代,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伟人,是奠定中国文明的第一座基石”,乃是全民族的共识。黄帝时代,华夏文明成就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塑造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形成了中华文明长河的源头,历经五千年的悠久岁月,而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黄帝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黄帝文化,上承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等时代的文化积淀,下启颛顼、帝喾、尧、舜、禹、夏、商、周时代的传承,绵延以至于当代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黄帝文化引领着中华民族传承不变的祖先认同。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化,是历史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黄帝以前的中国,尚处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时代,支系纷繁,图腾杂多。黄帝理乱为序,和合众族,从而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黄帝之后的颛顼、帝喾、尧、舜,直至夏商周三代的统治集团,都尊黄帝为始祖,战国七雄的韩、燕、魏,自认为是帝喾的后裔;齐、楚、赵、秦,自认为是颛顼后裔。楚人屈原在《离骚》开篇即强调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西汉司马迁自谓撰写《史记》的框架是“述历黄帝以来”;唐人杜佑在《通典》序文中说“故采五经群史,上自黄帝”;宋元之际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帝号历年,首列黄帝”等等。而成书于上世纪90年代的《陕西省志·人物志》,其开篇的第一位人物,就是轩辕黄帝。这都体现了同样的历史认知,说明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历史地把黄帝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得到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共同拥戴。 黄帝文化持久沾溉着后世的人文精神。先秦诸子百家的人文理念、学术思想,无不发轫于黄帝文化,或打上了黄帝文化的深深烙印。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被誉为“中国最古之经典”的《黄帝四经》中,许多理念如“明德”、“兼爱”、“道经”、“玄德”、“观国”、“法理”等等,便屡被儒、墨、道、法各家所沿用。春秋至秦汉,冠以“黄帝遗著”或托名于黄帝的著述,仅列于《汉书·艺文志》的就不下20余种。唐人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描述了“古之时,有圣人者立,教之以相生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而传承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构成中华文明传承的“道统”,就是由“圣人”黄帝传至后世的既相承相续而又不断更新的谱系。在中国历史上,以道自任、身体力行、承前启后、固本拓新,成为一代又一代民族精英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源”、之“根”、之“魂”,就深深地蕴藏在桥山,蕴藏在桥山的黄帝陵。 黄帝文化广泛影响着后世的科技发展。黄帝时代产生了最早的一大批与人类社会构建、生产生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重要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既使中华民族长期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被尊称为《黄帝内经》的医学著作,对疾病的成因、诊断、治疗等作了系统阐述,至今仍是中医学的经典。与人文文化的衍递相似,后世的科技发展,也表现出在承继黄帝发明创造基础上的不断拓新。从《考工记》《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等,都可以看出黄帝文化的深远影响。 三、黄帝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弘扬黄帝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夯实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基础,必须弘扬黄帝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强,并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情怀,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弘扬黄帝文化,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帝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契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践。弘扬黄帝文化、传播黄帝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 弘扬黄帝文化,有利于培育政府诚信清明有为形象。政府要赢得民众信任、凝聚民众力量,必须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忠实履行对社会和公众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黄帝“抚万民、度四方”,“顺天地之纪,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扶危济困而开创的“和谐社会”,是中国历代盛世之源,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弘扬黄帝文化,有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格品德。轩辕黄帝“积德累业、诚著天地、泽被后人”。广大领导干部要以黄帝精神立身行事,以黄帝文化引领世道人心,自觉涵养为政以德的政治品格,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弘扬黄帝文化,有利于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自春秋战国以来,对黄帝陵的祭祀,历代不辍。唐代将黄帝陵祭祀正式列入国家祀典。此后宋、元、明、清,黄帝陵祭祀都是国家政治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和文化认同。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毛泽东亲撰祭文,宣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日的决心,有力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战。传承、提升公祭黄帝陵活动,对弘扬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黄帝文化,黄帝精神,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