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卖粮难” 农业也需供给侧改革
在农业领域,大家最关注的还是粮食安全。在当前卖粮难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表示,这其中有危机也有机遇。 王海波认为,卖粮难使种粮农民、粮食收储者和粮食加工者都受到了伤害,形成了一种比较广泛的链条扩展和蔓延。这个问题需要系统地考虑和解决。现在的粮食安全仍然不能放松,一定要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保护粮食加工企业的积极性,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还要藏粮于人的积极性,这些都是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对待和处理。 王海波委员:在产业融合中破解“卖粮难” 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更加冷静的思考。我们应该要注意到,这为从农业当中开拓一系列高效的新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应该抓住机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造高效的农业模式和业态,分流庞大的种粮农民的数量,才能更好地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同时,农民收入也有了很好的保障。否则,简单的补贴导致粮食的生产成本过高,最终会导致粮食没有竞争力。如果农民不是靠着拓展新产业来分流,来提升收入,仅仅靠种粮解决不了收入问题。所以不能再单纯把粮食价格作为农民增收的手段,作为农民收入的依托。如果分流工作做得好,会间接支持粮食生产。 王海波建议,系统考虑修改政策,保护好种粮农民和粮食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在卖粮难当中遭受到损失,让他们来承担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培育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好耕地,培肥地力,做好科技的储备。我们需要有国际大视野,维持好国内的生产能力,让国外的粮食能够比较便宜地卖给我们,也是很好的策略。如果国际市场上粮价上涨,不肯便宜卖给我们,我们可以很容易再恢复粮食生产,迅速弥补粮食需求上的不足。最重要的机遇是开拓种粮以外的新产业,而且这个新产业一定要高效。 提高粮食产能擦亮农业“王牌” 中原熟,天下足。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一些代表团审议时,就农业和粮食方面的问题作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河南建好粮食生产核心区指明了方向,引发全省农业部门干部群众的热议。 “习总书记讲话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这让粮食主产区干部群众既感到责任重大,又备受鼓舞。”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要进一步巩固优势,打好王牌。 郭天财告诉记者,目前粮食生产资源要素已绷得很紧,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难度增大。新常态下必须用创新驱动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能,从而让河南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小麦专家,今后要继续深入田间地头,把生产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真正把研究成果融入粮食增产中。” 去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13.42亿斤。“粮食产量已经站在较高基点上,今后对保障粮食安全而言,不能再一味追求产量的增加,而要加强高标准粮田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河南省建设高标准粮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献军说,“习总书记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可谓是把准了农业发展的脉搏。” 2012年以来,河南省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464亿元,目前已建成4602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标准粮田建成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成方连片的高标准粮田,为现代化农机化作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推进了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发展,有效提高了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据河南省农业厅统计数据,去年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夏粮平均亩产达542公斤,比全省夏粮平均亩产高15.3%;秋粮平均亩产达583公斤,比全省秋粮平均亩产高15.2%。 “我们将持续建设和提升高标准粮田,确保到2020年完成6369万亩的目标,如期实现13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出新贡献。”徐献军说。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粮食安全决不能放松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5日在人民大会堂两会“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还是占小部分,但粮食安全决不能放松。韩长赋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的12连增,达到12429亿斤。粮食丰收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向好的突出亮点。应该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抗风险能力强,很重要的就是农业稳、就业稳。 他说,粮食进口增加主要原因是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高。但总的来看,进口总量还是占小部分,比如大米只进口60多亿斤,进口最多的是大豆,达到1600亿斤。总的方针就是根据我国资源配置需要适度进口,但不依赖进口。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的方针是粮食不一定连年增产,但是必须保持稳定。(来自新华社、农民日报、新浪网等) |
关键词:两会,民生,卖粮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