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脱贫“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3月5日,听到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扶贫工作的一揽子部署,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报以热烈的掌声。(3月10日《河北日报》) 顾名思义,“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后来,“军令状“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河北还有310万贫困人口,不少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任务艰巨。河北省明确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思路,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彻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无疑是以“军令状”形式自我加压,无不彰显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决心和信心,值得点赞和称道。 其实,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但立下脱贫“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脱贫攻坚如同登山,越到后面难度越大。打赢脱贫攻坚战困难重重,但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搞不得半点浮夸,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切实际的。目前,所剩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山区,那里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较差,社会事业滞后,因病因灾返贫的几率较高,仅仅依靠其自身积累脱贫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我们自我加压、事不避难,决不能被困难所吓倒,只要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接。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省代表委员认为,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位贫困群众。今年,河北省共选派2.2万余名驻村干部,都抱定了大干一场的决心,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正在传递给贫困群众,进而获得贫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搞清楚到底为啥穷,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拔“穷根”,让好的思路、规划尽快变成现实。 诚然,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立下脱贫“军令状”并非就完事大吉,还必须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我们要把贫困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抓落实,有好门路好信息时捎个话,找到致富路子时添把火,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帮助贫困群众去穷志、换穷业,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致富门路和产业,勤劳致富、断掉穷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脱贫攻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立下脱贫“军令状”,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加压,拿出“摘不了穷帽就摘官帽”的决心,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过硬的作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真正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刘凤敏) |
关键词:脱贫,军令状,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