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两会:创新驱动型经济 政府与民企角色互补
编者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今天(3月5日)在北京开幕;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已于3月3日正式召开。2016年既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国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经济改革、“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市场发展、反腐败等重大议题,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熊猫观察》栏目特请关注中国“两会”的外国专家、学者和海外华人撰写系列文章,对上述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熊猫观察原创】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年以来,中国采取多项举措,推进创新驱动型增长。 《熊猫观察》栏目通过邮件采访了拉丁美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执行官吉娜·卡贝列罗和来自秘鲁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威廉·维加,请他们谈谈对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加快创新驱动型增长的看法。 熊猫观察:创新应当由谁来驱动,政府还是民营企业? 卡贝列罗:中国政府和民营企业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个方面相互补充,协同配合。政府的作用是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公平合理地规范参与者的行为,减少创新面临的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与民营企业、政府与大学和技术中心等的多部门之间的合作都是促进创新的关键。对于参与创新和发展的各个利益攸关方来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至关重要。这样可以确保共同所有权,从而确保可持续性。 维加:要在中国推动创新,政府和民营企业的作用都很重要,而且密不可分。政府在法规、制度和经济等方面提供必要条件,为创新提供保障和激励;民营企业方可积极投入创新,并转化创新成果。 熊猫观察:那么,我们在推动创新时主要应当关注哪些方面? 维加: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正在为新的中小企业注入更多资金;企业可以利用不少便利条件,如相对较低的工资、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在互联网网站和平台做国内外市场的在线交易等。 毫无疑问,这些举措都至关重要。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对经济起到关键作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企业中有99%为中小企业。2014年,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其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0%以上,占国家总税收的50%以上,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8%以上。 卡贝列罗:瑞典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创新方面取得成功,应归功于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多部门合作。中国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通过结合技术人力资源、先进技术和大量相关资源以及企业“走出去”等措施,为创新和变革注入强有力的催化剂。 中国的硅谷即地处北京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那里聚集了北大和清华等著名高校,百度和联想等创新型企业,还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国家级实验室和全国工程中心等等。中关村示范区已成为促进多部门协同创新和推进技术变革的最好催化剂。到目前为止,中关村示范区的科研机构已经取得超级计算机、非典和禽流感疫苗等多项具有突破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熊猫观察:在推动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走弯路?在这方面你们两位有什么建议? 维加:正如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的那样,推动创新面临两个重要挑战。第一是必须强化制度,使之成为社会行为的规则,如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有效执法、精简行政审批等,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第二点是办好教育,教育体制应当鼓励想象力、提倡钻研和创新。这对所有国家的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 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有落实重大举措的资金和政治意愿,并且已经开始行动,包括建立高技术园区、支持孵化器项目和新兴企业、开设研发中心、投资教育、使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与国际接轨等等。 综观中国政府与民营企业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开展的各项行动以及面临的优势和挑战,我们可以说,中国完全有望在2050年以前成为世界科技的领先者。 嘉宾简介:吉娜·卡贝列罗,拉丁美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执行官,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副研究员,前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代表。 嘉宾简介:威廉·维加,秘鲁经济学家,在中国和秘鲁私营及政府部门有10年的工作经验,从事研发、投资、国际贸易、创业等领域的经济和管理分析,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主攻国际商业研究。 |
关键词:两会,政府,民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