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增进民众获得感,推动“绿色消费”成为生活习惯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3-04 09:00:4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1日全文对外发布。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消费向绿色转型。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绿色消费”应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与意识:只要不偷不抢不受贿,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只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每年要倒掉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的新闻,则显得格外扎眼。而面对“全世界饥饿人口达到10亿”的现实境况时,谁还会觉得“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很正当呢?强烈的反差之下,我们对资源的使用与占有,理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这方面,有一个例子为人称道。据悉,中国一考察团到德国汉堡一家餐馆吃饭,准备离开时,当地的老太太叫住了他们,说他们的菜太多,太浪费了,考察团的人觉得这些老太太多管闲事、小题大做。随后,老太太们生气了,拨打电话举报了,不一会儿,穿制服的人来了,说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马开出50马克罚单,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

  这个故事之所以被人称颂,就在于其引起许多人的共鸣。“钱是你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这样的常识,应该被更多的人所信仰。如今,十部门联合发文促绿色消费,就是一次及时的提示。希望不久的将来,绿色消费能成为国人的生活习惯,无论是衣食住行用的哪个方面,国人都能自主地遵循“绿色消费”的原则。

  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我国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是在2007年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提高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先决条件,只有提高全体公民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实现道德、文化、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全面转变,树立绿色发展的新观念,自觉参与、共同承担绿色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要在宣传教育中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坚持高标准,划出底线。坚持高标准,就是把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公众都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认同、认可绿色发展,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支持绿色发展,使绿色发展理念内化入心、外化于行;划出底线,就是要把法律和制度挺在前面,以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公民的行为,让公民有敬畏心理、法治思维。其次,要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实际,通过大政方针的宣传教育、警示教育、典型示范教育、岗位节约环保教育等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防止教育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再次,要注重发挥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首先,要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到绿色生活中,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消费方式,消费取决于人的需要,人的消费需要大体可以分为单纯生存的需要、物质享受的需要和精神享受的需要三个层次,如果人的需要长期在物质享受层次上膨胀,就会产生恶性消费,从而推动恶性开发,形成“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的状况,因此,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其次,绿色生活参与主体的广泛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的丰富多彩。一方面,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公众的广泛参与。”我国于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也指出:“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另一方面,推动生活方式主要是消费模式“绿色化”,建立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涉及亿万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上述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对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团体和组织必须在教育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教育队伍、宣传资金设备等方面做好工作,充分利用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采用电视、广播、电影、宣传栏、展览及新兴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再次,在教育中引导公民深度参与,在公民参与中深化绿色教育。社会实践是一个大课堂,在公民广泛参与绿色生活过程中,公民既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传播者,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再受教育者,参与者将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绿色消费的更高自觉,进一步摒弃不可发展的消费观,采用绿色的消费方式,包括节约资源、能源;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商品;使用绿色食品和生态标志产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供发展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等,使绿色发展的理念得到升华。

  促进绿色消费需要增进民众获得感

  其实,很多绿色消费行为本身是可以产生价值的。新闻里举了长沙县开慧镇的例子。当地把农民闲置的土地、房产、劳动力等资源利用起来,农舍变身民宿,农村变身景区。如此一来,长沙市民周末休闲有了绝佳去处,当地老百姓也能获得真金白银的收入。可以想见,为了确保客源,当地的绿色消费模式将会被固定下来。一开始,这样的选择可能更多是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以后则会成为村民的习惯,由习惯而成风俗。

  在推广绿色消费的过程中,让消费者尝到甜头是一剂催化剂。这样的运作模式,常见于各大电商营销。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五花八门的打折、搞优惠,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已经养成了。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绿色消费当然也适用这种办法。

  绿色消费是个大命题,因为它事关消费转型升级,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同时绿色消费也是一个微观的民生话题,它可以细化到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之中。由此,如何让人们接受并认同绿色消费理念,我想除了加强宣传外,增进民众的获得感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据河南日报、长江日报、长沙晚报等综合)

关键词: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创新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