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河北戏曲魅力④:质朴健朗、高亢清婉的保定老调

来源:长城网综合 作者:刘江滢 2016-03-01 13:19:5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河北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目前,在河北流行的剧种有30多个,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有26个。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保定老调。图片来源网络

  老调春秋

  保定老调迄今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后来便以大戏的姿态出现,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袍带戏。早期有以生行演员韩大仓(艺名霸州红)为代表的前辈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中期的名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立志改革,以《调寇》、《劝军》等剧目,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

  老调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到流行在当地的高腔和河北梆子的影响,并吸收当地说唱艺术的精华,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出现较正规的职业班社,并开始进入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繁荣时期。

  1949年后,保定一带成立了高阳、定县、阜平等专业老调剧团。保定地区老调剧团多次进京演出,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保定有宝,老调不老”。该团创作演出的优秀剧目《潘杨讼》、《忠烈千秋》于1960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拍摄成电影并在全国发行放映。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新时期以来,老调又创作出《日月经天》、《拒马令》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在省内外演出获奖,成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

  老调唱腔

  唱腔是保定老调音乐的主体,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老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老调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较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

  保定老调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基本曲调是由结构相似、结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每个唱段都是由若干个循环反复的“上下句”组成,唱词的格式是说唱体的上下句,与大鼓词颇相近。保定老调男女分腔,老生、小生、武生、花脸、文武丑、老旦所唱的属于男腔,青衣、花旦所唱的属于女腔。男女腔有着共同的结构形式和节奏规律,因而保持了两者在风格上的统一,只是调式不同,音区不同,形成了男女腔在曲调上的差别,女腔的结束音是1,男腔的结束音是5,男女虽然调高相同(都是1=C),但女腔比男腔高四度。

  老调行当

  保定老调行当都比较齐全,有生、旦、净、丑四行,保定老调文戏与武戏在整个舞台表演中都占重要地位。行当齐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脸、丑等。其表演自然流畅、亲切朴实,一伸手一投足,包括念白,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1)生行。保定老调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老调中老生形象如《调寇》中的寇准,《临潼山》中的李渊;小生形象如《雁塔寺》中的段学士;武生形象如《劫江夺斗》中的赵云。

  (2)旦行。保定老调旦行包括:青衣、花旦、老旦。老调中青衣形象如《下河东》中的呼延寿夫人;花旦形象如《雁塔寺》中的西宫;老旦形象如《反徐州》中的花云母。

  (3)净行。保定老调净行包括:老脸、花脸。老脸形象如《杨金花夺印》中的包拯,花脸形象如《国公图》中的程咬金。

  (4)丑行。保定老调丑行也称三花脸。在丑行中,只有文丑和武丑之分,没有更细的分工。如《三凤求凰》中的蔡公子等。

  老调伴奏

  伴奏是老调的器乐部分,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伴奏乐器分为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现在常用的弦乐器有板胡、二胡、琵琶、大提琴等;吹管乐器有笛子、笙、唢呐等。这些文场乐器基本上与河北梆子所用相同。与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似,老调的武场伴奏乐器有板鼓、板、大锣、梆子、堂鼓、钹、小锣、碰钟等。

  老调剧目

  保定老调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剧目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改编流行在当地的木板大鼓的曲目,如《杨家将》、《呼家将》等;二是移植高腔的一些剧目,如《大战棋盘街》、《山海关》、《请清兵》等。保定老调又移植了不少丝弦、河北梆子等兄弟剧种的剧目。

  保定老调传统剧目有《调寇》、《下河东》、《临潼山》、《太平城》等。

  代表演员

  周福才、张桂良、张文海、刘守谦、马建章、石永和、高佳玉、崔澄田、王辛未、王贯英、周淑琴、辛秋花、陈淑媛、高孝先、白玉昌、王增顺、杨吉松、路文彬、王克强、杜洪海、耿艺君、石秀珍、张锦花等。

  (据中国网、新华网、保定晚报等综合)

关键词:戏曲,保定老调,魅力

责任编辑:刘江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