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孔雀毛”太没品,文明旅游的春天何时到来?
导语:近日,云南野生动物园内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因被部分游客强抱拍照、拔毛,据专家初步判断是受到惊吓过度而死去。园方介绍,事发地的草坪上早已经写明了禁止抓孔雀拍照等提示语,但是游客还是视而不见,“因为此前园内未发生类似情况,暂时还没有相关的处理规定。今后我们将会进一步作出完善,目前不会追究游客的责任。” 拔孔雀毛拍照狂欢令人瞠目结舌 游客岂止没素质 据园方工作人员回应,当天有三拔游客强行抱孔雀拍照拔毛,通过网友提供的照片,能看出对孔雀施虐的游客不仅只有大人,还有小孩,只见几名游客笑嘻嘻地抱住孔雀,旁边的同伴在不停地照相。此事一经曝光后,市民胡先生说:“虐鸥的事还没完,这次孔雀也被‘辣手拔毛’,严重抗议,非常鄙视,这样的游客太没素质了。”众多网友也非常气愤,纷纷要求剁手人肉这些游客。 那只美丽的蓝孔雀不堪受辱,悲愤而死,在这只被吓死的孔雀面前,人性的自私与丑陋暴露无遗。孔雀很美,他们显然对自己“抓到”孔雀非常开心,拍照也就算了,竟还拔毛,自己玩的过瘾了,但孔雀终究因惊吓而死。面对这些人类的朋友,没有起码的常识,没有对生命的丝毫敬畏,没有对动物的一点点人道,有的只是自私、浅薄、冷漠甚至残酷,这样的游客岂止没素质? 当事人和围观游客能享受到征服的快感? 随着智能手机的像素越来越高,微信朋友圈的晒图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所谓的旅游更多地像是一种图片采集的流程,而朋友圈晒图更成为了一种刷新存在感的见证。 那么强迫孔雀与其拍照的行为就显得与喜爱孔雀无关,只不过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已,不但限制了孔雀本该有的自由,还促使这种绑架式的合影最后演变为拔毛式的狂欢,令人瞠目结舌。 同样在这样一番的拔毛狂欢中,除了当事人会兴奋不已,处在围观之中的游客是不是也会兴奋,是不是也能享受到这番征服的快感?当然他们能做的除了用手机拍照记录这幕惨剧,继而发在网上让当事人接受舆论的谴责,还能做什么?断然不会有人为了一只孔雀的死活而上前制止。如果把孔雀的遭遇换成人的遭遇,我想也不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该围观的围观,该拍照的还是拍照。 游客强行抱孔雀照相影响恶劣 文明素质匮乏 美好的事物,应该去静静欣赏,而不是肆意破坏和伤害。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孔雀之死,折射出一些人文明素质的匮乏、罔顾公德的自私,这与当今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匹配,必须赶紧补齐。道德的谴责、公众的愤慨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公民素质的机会,希望它能推动人们加强自我约束,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应有修养,以免成为处处不受欢迎、时时令人憎恶的那种人。 给孩子造成极其恶略的影响 看到这种画面不免让人非常痛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影响到孩子。本来假期带孩子去动物园玩玩是件好事,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讲文明,寓教于乐。可这位家长不仅不去制止孩子这种违法行为,自己也参与其中,并让人拍照取乐,这种行为在无形之中已经给孩子造成极其恶略的影响。 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社会,许多90后、00后被称为“迷失的一代”,说他们缺少爱心、缺少公德心、缺少同情心,这和家长的这种错误引导是分不开的,以至于出现一些更严重的虐待小动物等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园方不能止于劝阻 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园方颇为无奈,只能进行劝阻,这个我们也能理解。毕竟,动物园没有执法权,对于轻微的失范行为采取这种办法,也无可厚非。但动物园在游客导致孔雀死亡后,面对这种严重的伤害动物行为,也没有追究涉事游客责任的打算,并以“无处理规定”为由自我开解,这种管理方式就太被动、太窝囊了,也不利于约束游客行为。 也许在园方看来,死亡的只是一只人工养殖的蓝孔雀,而非国家保护动物绿孔雀,价值并不大,也没有追责的必要。但我们要知道,动物园是公益事业单位,园内动物都是公益性生物资产,园方不在乎,不代表公众不在乎,不代表法律不在乎。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动物园要“切实保障动物福利,保证动物健康”,现在动物园因管理不严导致孔雀受惊而亡,难道不该通过追责进行补救,让人们看到伤害动物应付出代价吗? 其实,追责并非像园方说的那样没有规定和依据。首先,动物园事后可向旅游主管部门举报不文明游客,申请将其列入“游客黑名单”。国家旅游局已公布并正式施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对不文明游客的行为进行记录,施以信用惩罚,让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遭遇不便,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倒逼某些游客自觉讲文明、守规矩。 其次,动物园还可对涉事游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总之,对于不文明行为,园方不能止于劝阻,更要较真、举报、追责,惟其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园内动物免受伤害。 (据燕赵晚报、湖北日报、长江网、红网等) |
关键词:孔雀,拍照,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