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领导司机“老实人”骗钱268万
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仔,短短两年时间以“帮人承揽工程和帮人安排工作”为名,骗得268万余元巨款。他究竟使用何种骗术,能让被害人如此深信不疑呢?2月16日,记者在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庭审现场,与涉嫌诈骗的被告人董某零距离接触,还原其行骗的全过程。 谎称省领导司机,伪造政府文件 两年骗朋友的朋友两百多万元 2月16日10时,身着牛仔裤、深色毛衣的被告人董某,被两名法警带进桥西区人民法院第六审判庭。 桥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指控董某涉嫌诈骗他人财物,金额高达268万余元人民币,旁听席上的人被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如此多的钱,是怎么骗得的呢?原来,2013年冬季,董某在朋友孟某家中认识了做服装、工程生意的徐某。交谈中,徐某提出想承揽保定市一个村庄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项目开发工程。 董某当晚便拨通了徐某的电话,并向其透露,他正在给某位省领导的弟弟开车,可以帮忙将这个工程搞到手。 徐某信以为真。次日,两人相约在一家小餐馆见了面。董某拍着胸脯跟徐某保证,他不仅给省领导的弟弟开车,还认识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主管领导,只要经费到位,很快就能将工程拿下来。 于是,董某以跑办项目为由,先后向徐某索要了236万元人民币。期间,徐某多次询问项目进展情况,为了不让骗局被拆穿,董某便伪造了多份政府文件和领导批示,继续欺骗徐某。 2015年6月,那项工程还没跑办下来,董某却失联了。徐某再查询董某提供的那些文件和领导批示,才发现全是伪造的。于是,他报了警。 2015年7月,董某被桥西区警方抓获归案。案件办理中,董某还交代了曾冒充石家庄某领导司机和政府工作人员,以“能帮对方承揽工程、帮助子女安排工作”为由,先后从三名被害人手中骗取30多万元人民币的犯罪事实。 面对公诉机关的指控,董某均当庭认罪。此案未当庭宣判。 借实在外表取信于对方 抓住着急心态设局行骗 究竟董某借助什么方式,能让多名被害人对他深信不疑呢?在庭审现场,仅有初中文化的董某说,他从井陉老家到石家庄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低,先后干过建筑、搞过销售、还卖过烟酒,一直没有固定工作。“我看到电视中,有人谎称领导司机行骗,受剧情的影响,走上这条不归路。”董某说,每次作案前,他都会动一番脑筋,“伪造的政府文件和领导批示,也是自己先写到纸上,然后找复印店打印,再盖上事先找人私刻的假公章。” 董某说,他平常喜欢结交朋友,表面上给朋友的印象很实在,出手也大方。“在朋友们眼中,我是个豪爽、老实、有分寸的人,就靠着这些才骗取了被害者的信任。”董某说,家境贫寒又没有正当职业的他,却渴望着能一夜暴富,所以萌发了行骗的念头。 “行骗时,主要是看到被害人迫切想承揽某项工程或者急需给子女找到工作,抓住他们着急办事的心态,以领导司机、领导朋友为幌子,借稳重、老实、豪爽的外表,取信于被害人,然后借机骗钱。” 诈骗徐某成功后,董某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在朋友面前变得更加豪爽,长期邀请朋友们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还给情妇买房、买车。“为了不让设下的一个个骗局败露,我经常用新骗局来弥补旧骗局,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董某说,有时候他行骗后也很害怕,担心事情败露,“由于爱慕虚荣,所以迟迟未收手。” 董某说,事情败露后,他才彻底从那场虚幻的暴富梦中醒来,可为时已晚,“我对不起家人,更对不起所有的被害人,愿意接受法律的审判,也希望以后能做一个踏踏实实的普通人。” 莫轻信过分热情的“能耐”人 承办此案的法官郑丽君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此案就是很典型的诈骗案,董某借熟人关系和虚拟的特殊身份行骗,而对方则存在虚荣、急需办成事的心理,所以很容易上当。”郑丽君说,行骗者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行骗,首先是博得信任,然后便骗取财物。 如何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呢?郑丽君归纳说,首先,要有反诈骗意识,对任何人都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不要因为对方许诺好处就轻信、盲从;其次,切莫感情用事,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多是为了尽快骗取钱财;再次,对过于主动自夸有“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解决困难的人,要特别注意,切莫轻信;最后,切忌贪小便宜,对突然遇到的“好处”,特别是一些不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 总之,广大市民应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克服内心的不良心理,保持清醒头脑,遇事学会“三思而后行和三查而后行”,才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 |
关键词:老实人,司机,被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