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八达岭隧道打冰人:一公里的坚守
到八达岭长城的游客,不会注意到入口旁的一间平房。平房的另一边,是京包线的八达岭隧道。这间平房,是八达岭隧道打冰人的休息室。2016年的2月4日是立春日,这一天轮到北京铁路局北京工务段南口桥梁工区桥隧工、57岁的陆辉在八达岭隧道打冰。 每年的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中旬,是桥隧工打冰的日子。南口桥梁工区有12名桥隧工,每4人为1个班组,每个班组在八达岭隧道值守1整天,3个班组三班倒。“我们每天早上8点半换班,上1天班歇2天。”陆辉说。 八达岭隧道始建于1908年,全长1090.5米。隧道顶部“八达岭山洞”五个字,是它百年隧道的见证。每天,有34趟列车来回经过这个隧道。每个冬天,在这些列车经过的间隙,桥隧工们需要每2-3小时进去打冰1次。根据冰凌多少,每天桥隧工要进隧道打冰3-6次不等。 陆辉是南口本地人,在这里已经工作37年了。“从线路工区到桥梁工区,我都干过。”他是自己这个班组的班组长,负责打冰。出于车辆与人身安全考虑,每个班组的4名桥隧工有严格分工:一人驻站负责通讯联络,一人负责现场防护,两人负责打冰。和陆辉一起负责打冰的,是55岁的张庆华。53岁的刘志利和他们一同进入隧道,负责现场防护。同样53岁的曹元海,则负责驻站通讯联络,提示经过列车。 进入隧道,温度骤降。“像不像进了冰窖?”陆辉说:“我们都会戴上厚棉帽和手套。不过打会儿冰,全身都热,还不停出汗。但手脚可真得注意,不要冻着。”尽管说要注意,但打冰没多久,卖力打冰的陆辉的工作鞋就湿透了。 每次进隧道,陆辉他们都要借助头顶的探照灯,认真观察隧道岩壁和顶部的冰柱,并用长竿、铁镐卖力清理。每次打冰时间,约2小时。“顶部的冰柱尤其得仔细看。如果没打掉,掉下来砸到列车就坏了。” “现在隧道环境比早些年好多了。”陆辉说:“过去经过的车拉煤的多,隧道里尽是煤灰味。来回走一趟,鼻子都黑了。” 清理好的碎冰块码放在不影响列车安全行驶的路旁。在凌晨1点半到4点这个列车经过的空档,工区会根据碎冰块的多少,安排人手将冰块清理出隧道。 “今年除夕我还得在这,轮到我值班。”陆辉说,工作37年,只有两个除夕是在家里过的。“一次是刚工作那年,还有一次是2011年吧。”(文/摄陈维松) 北京铁路局北京工务段南口桥梁工区桥隧工、57岁的陆辉(画面左)和55岁的张庆华扛上打冰工具,准备进入八达岭隧道打冰。 53岁的刘志利走在前边。他负责现场防护,要在列车经过前及时提醒大家下道。隧道顶部“八达岭山洞”五个字,是这个隧道经历百年的见证。 进入隧道,温度骤降。在这个全长1090.5米的隧道中部,岩壁上的冰凌还有不少。 陆辉先拿出绑着冰刀的长竿,清理岩壁高处的冰凌。他口中的哈气,在头灯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清理好岩壁高处的冰凌,陆辉挥起铁镐继续卖力清理身边的冰凌。 陆辉说:“我们都会戴上厚棉帽和手套。不过打会儿冰,全身都热,还不停出汗。但手脚可真得注意,不要冻着。” |
关键词:八达岭长城,走转改,网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