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深挖“穷根” 精准脱贫奔富路
过去的疙瘩头村是出了名的穷村,近几年在扶贫部门和县、乡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54个蔬菜大棚;东安太庄村通过发展“安太苹果”,以往乱石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岗野岭变身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万里村利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贷款发展香菇大棚,去年一个棚纯收益5万多元。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唐县立足县情,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着重发力,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社会帮扶、金融扶贫、巧手创富“四位一体”的因地制宜扶贫解困新路子。在2014年1万人脱贫的基础上,2015年又有1.6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以培育产业中心为重点,行唐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行唐县大力扶持设施蔬菜发展的实施意见》、《行唐县关于大力扶持养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行唐县加快推进奶牛养殖小区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重点谋划了“3+8”模式的扶贫平台。 在家门口上班,每月领1600元工资,每年定期收5万元的土地流转金。自从加入了神树湾等生态农业开发园的旺甲果蔬专业合作社,上闫庄村村民刘国芳一份地赚得两份钱,他和老伴儿每年能有7万余元的收入。在上闫庄乡,像贫困户刘国芳一样走上富裕路的有300多户,脱贫人口1000余人。 落实社会帮扶,惠民政策精准到位。该县充分发挥中央及省市帮扶单位的优势,握指成拳凝聚脱贫致富的合力。 争取中央帮扶单位支持。2012年,中联部与该县确立对口帮扶关系,同时安排两名正处级干部到行唐挂职副县长,结合行唐实际,通过中联部帮扶富裕起来的陕西省彬县,主动无偿支持行唐县100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发展设施蔬菜,走出了一条社会力量“反哺扶贫”的新模式。 据统计,中联部利用自身资源,围绕教育、卫生、农业、交通、妇女就业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截至目前,共争取到位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近6000万元,为行唐脱贫攻坚加入了强有力的推进剂。 落实省、市、县内定点扶贫。省直15个、市直63个、县直29个帮扶工作队、共计321名干部进驻107个贫困村,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在政策法规、产业发展、资金信贷、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方面给予帮扶,为贫困户量身制定脱贫计划。 同时,在省金融办的帮助下,行唐县扶贫办从中国扶贫基金会引来中和农信小额贷款机构,成立了中和农信行唐县农户自立服务社,向困难群众发放无抵押小额贷款。贫困农户只需拿着户口本、身份证,不用任何资产抵押就能贷到1万元,信誉良好第二年可增到2万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贷1万元还能得到500元的贴息,为贫困农民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
关键词:精准扶贫,项目资金,小额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