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河北历史文化古城(镇)⑳:燕晋通衢 井陉古县

来源:长城网 作者:白肖云 2016-01-21 08:01: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斑驳的城墙铭刻着沧桑的印记,花木掩映中的古建筑承载着辉煌的过往……在河北,有这么多的城镇,它们伫立在时间的彼岸,用最冷静的目光看着世事变迁。它们是见证者,也是诉说者。2005年,井陉被国家民政部评为首批第一个“千年古县”,让我们一起感受下井陉的古县魅力吧!

井陉天长古城南门暮景(图片来自网络)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冀晋结合部,太行山东麓,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同样也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民间艺术“井陉拉花”誉满全国,因此井陉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历史长河中的井陉

  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生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测鱼、胡家滩、天长镇一带,已有人类原始居民聚居。据对胡家滩、吕家、段庄、马村等地发现的陶器、石器等物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文物。这表明最迟在原始社会晚期,井陉境内已有人类聚居。相传,陶唐时区别寰宇,北曰冀州,井陉为冀地。虞舜分冀为幽、并,井陉为并州地。三代时,井陉为冀州地。春秋时属鲜虞国。

  据史记载,井陉自秦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太平寞宇记》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井陉”之名形象地揭示了全县的整体地形特征。《述征记》和《吕氏春秋》记载,井陉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境内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华北太行山交通之要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据《穆天子传》载:“穆天子猎于陉山之西阿,升于三道之蹬。”这里的“陉山”即井陉的别称,可见早在3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井陉”之名了。据《井陉县志》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井陉县,距今已2225年,而且专名“井陉”相对稳定,历代传承,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井陉为真定府属县。清朝时,井陉为直隶省真定府属县。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为正定。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井陉为直隶省正定府属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井陉为直隶省范阳道属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范阳为保定,井陉为保定道属县。1928年6月28日,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为河北省属县。同年6月,获鹿从井陉划出单设获鹿县,为石家庄市桥西区所辖。

  1961年5月,获鹿再次并入井陉县; 1962年复分为井陉、获鹿二县。1937年10月14日,日军侵入井陉,井陉以铁路为界分设路南、路北二(区)县。1948年3月,井陉路南、路北合并,为晋察冀北岳行政公署第4专区所辖;是年5月,井陉为华北政府北岳区行政公署所辖。1949年1月,井陉为华北人民政府建屏专署辖县;同年8月1日,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市成立,井陉为河北省石家庄专区所辖。1958年11月5日,井陉、获鹿合并,称井陉县,治所在微水;同年12月11日,井陉、获鹿分立为井陉区、获鹿区,为石家庄市所属。1960年3月,井陉、获鹿二区复并为井陉县,获鹿再次并入井陉县;1962年复分为井陉、获鹿二县。1978年,石家庄市改为省辖市,地区改称行政公署,井陉为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属县。1984年1月,井陉为石家庄市属县至今。

  【蔓葭城】

  蔓葭城(今威州6410工厂处)是迄今已发现的井陉最早的古城,它是中山国都灵寿西南的首座重镇,属于王畿卫城。矿区天护城,乃肇基于战国赵之“五陉”,是秦汉的井陉治所。

  【天长古城】

  天长古城的出现时间有唐代文献可证,是唐天长军,宋天威军的塞城所在。东出土门,西度故关、娘子关, “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井陉口内古道,就是中国最为驰名的古驿道之一。汉初著名的“背水之战”走的是这条古道,秦末始皇韫椋过井利用了这条古道,而直接导致中山国灭亡的战国蔓葭之战则开通了这条古道。至今,这条古驿道的遗迹尚历历可考。

  灿烂文化

  独特的地理景观文化

  井陉山青水秀、古迹遍野,既有秀美的自然景观又有古老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辉相映,相得益彰,从而造就了井陉独特的地理景观文化。井陉县的文物古迹多而全,从上古时代到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多有遗存。如古长城、古城垣、古道路、古寺庙、古桥梁、古窑址、古石刻、古墓葬和古宅院一应俱全,县内许多古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古驿道成为了井陉历史文化的象征。除了古老的人文景观,井陉的还有美丽的自然景观,比如国家级4 A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福庆寺,《井陉县志》称建于隋朝,但福庆寺作为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宛若仙山琼阁降落人间,著名十六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古窑文化

  遍布井陉县境内北陉村、梅庄、天长镇河东村一带约1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井陉古窑址。它的发掘与研究表明,隋代井陉窑就能烧制出成熟的白瓷,成为目前全国仅知的三处早期的白瓷窑口之一,震动了古陶瓷界,被国家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老先生誉为河北“第四大窑”,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我国陶瓷史提供了重要佐证。

  乡土文化

  井陉秦时置县,历史悠久,古今民间文化源源流长。井陉又地处燕晋交界处,史称“燕晋通衢”之地,成为燕晋两地交汇的通道,特别是古代晋商的涌人,使燕赵文化和三晋文化广泛交流,因而两种地域文化在井径大地自然融合,兼容并蓄,文人、学者、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层出不穷,逐步形成两种地域文化特色兼而有之且光辉灿烂、积淀沉厚的井陉乡土文化,棋琴书画、戏曲歌舞、花灯、面塑等引人瞩目;以“井陉拉花”为代表的“竹马”、“旱船”、“抬杠”、“社火”、“跑驴”等民间艺术,品种繁多,风格别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尤其渊于元朝的”井陉拉花”最负盛名,以其深刻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井陉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戏曲文化

  井陉的民间戏剧流派繁多,剧目丰富。传统的剧种有秧歌、丝弦、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评剧、京剧、老调等。井陉俗称“戏窝子”,井陉县318个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有197个农村业余剧团,盛极之时“村村锣鼓响,处处有戏唱”。

  历史名人

  李先(生卒年不详)字容仁,北魏井陉人,魏书称中山卢奴人。年95卒于内都大官。赠定州刺史、中山公,谥号文懿。

  冯道(882年—954年),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

  (根据河北新闻网、长城网、石家庄新闻网等整理)

关键词:河北,历史名城,井陉

责任编辑:白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