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河北篇]转型升级,牵住结构调整“牛鼻子”
“转型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着眼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今年的省两会上,省长张庆伟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未来5年我省转型发展的推进路径。 连日来,“转型升级”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他们认为,当前我省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就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破难题—— 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确保完成压减炼铁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的年度任务 “河北太行钢铁集团重组搬迁改造项目1月5日动工了,这意味着由我们公司牵头,整合重组其他4家钢铁企业成立的这家新公司,正式告别武安主城区,落户武安南洺河工业园区。”省人大代表,明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明芳带来的这一消息让人振奋。“搬迁改造绝不会新增1吨产能。”姚明芳介绍,这一项目是在完成武安市承担的钢铁产能压减任务的前提下,通过产能置换完成的。 严控钢铁产能,关乎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今年,我省化解过剩产能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啃硬骨头阶段,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基本已经出清,接下来的工作将更加艰巨。 “破解难题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需要筹划切实有效的路径。”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陈永久介绍,今年,我省将把分类处置长期亏损、负债过高、停产半停产时间长的“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研究制定“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坚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围绕解决人往哪走、钱从哪来、债由谁担,一企一策,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通过严格依法依规执行淘汰标准,运用差别电价水价、环保执法等措施,以减量替代、超量置换压减产能,今年我省将确保完成压减炼铁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的年度任务。” 淘汰落后的、不适应发展的产业、产品、生产能力,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这正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要在“去产能”的同时,我省的传统产业更期待用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提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扩大有效供给。省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总经理彭兆丰介绍,通过近4年的技术改造,我省钢铁产业格局正发生逆转。如今,汽车家电板、高强钢筋等高端钢铁产品正在成为“河北钢”的代名词,高端、高价、高效的“三高”产品占比达到57.5%。 “推进技改调存量,要分业施策精准发力。今年,我省将在全部规上企业中广泛推行新一轮技术改造,推进千项技改升级工程。”省政协委员、省发改委副主任宋立民介绍,在转型方向上,我省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在改造重点上,围绕改工艺、改装备、改产品和改管理,推进技术改造由设备更新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改造转变。在升级路径上,把握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和品质制造五条路径,制定跟进、赶超的技术路线图和时间表。 补短板—— 一手抓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一手抓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压产能、治污染,势必会收窄我省产业发展空间,影响经济增速。代表委员们认为,要避免发展动力青黄不接,我省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相关调研显示,我省新兴产业规模尚小,企业数量少,整体存在结构单一、链条短、上下游配套弱的现象,产业集中度较低。2014年,全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1家,不到全国总数的3%,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是天津的1/4、山东的1/3、河南的1/2,缺乏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重量级领军企业。 产业规模偏小的背后,是创业创新活力的不够。省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介绍,2014年,我省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07%,居全国第20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全省研发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比重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目前,我省多数领域关键技术来源于外部,在品牌和标准制定上明显滞后,整体处于创新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保住存量,而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得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块增量。”省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王志欣表示,今年,我省将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北大创客训练营在我省设立分中心,在条件成熟的设区市设立工作站,形成连通京津、贯通全省、线上线下互补的成果展示中心、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创业培训中心。围绕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各市建立科技投融资机构,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和风险共担机制,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多方面参与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四中心、两平台”,打造京津冀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要壮大创新主体,必须一手抓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一手抓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王志欣介绍,今年,我省将按照画好产业发展地图、抓好产业链创新、促进产业垂直整合的思路,着力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壮大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按照规模进一步做大、实力进一步做强、结构进一步做优的要求,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新三板上市工程,在政策、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梯度培育、差异扶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增后劲—— 深化简政放权、工商登记、投融资等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去年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词儿”,同样成了今年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当前,唐山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产能过剩造成的,实际上是有效产能即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省政协委员、唐山市曹妃甸区政协副主席王立功认为,唐山钢铁、陶瓷、水泥等行业产能很大,但是有效供给、高端供给不多。最典型的就是丰润动车城的中国中车需要的耐候钢需要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宝钢、武钢购进,光运输成本就要每吨多出50元,钢铁产能非常集中的唐山竟然无法满足本地企业的钢铁需求,是典型的供需错位。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唐山的畸形产业结构才能有效改变。 产业转型升级,连着消费和供给。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对我省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我们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省人大代表、省社科院副院长彭建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还是要落到改革上,能否取得重大突破,政策举措是否对路有力,将决定我省经济动力转换的成败。我省应在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降低企业税率、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尽快出台一系列长效措施,推动我省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用强有力的改革,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后劲。”陈永久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化简政放权、工商登记、投融资等改革,进一步加大对省政府部门审批事项的取消和下放力度,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活力,落实好注册资本登记、先照后证改革,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去年,国家确定在部分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我省依托石家庄、保定、廊坊三市率先探索,深入推进。陈永久介绍,今年,省发改委将支持石家庄、保定、廊坊在人才环境、创新体系、成果转化、融资、资本市场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宋立民介绍,今年,我省在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上,将优先支持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的产业项目,优先支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项目,优先支持促进县域经济增比进位的项目,注重投资效益,试行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和排放核定等后评价及考核激励机制。 |
关键词:2016两会,僵尸企业,转型发展,代表委员,中国制造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