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代表委员建议:为文化产业插上创意翅膀
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部分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建议—— 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万达集团、雨润集团等业外大企业纷纷布局文化产业;1月至11月国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事件发生562起……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但与此同时,我省文化企业体量小、规模小、创新能力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尽快做大做强?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以创新理念开掘好丰厚的文化资源 “我省的文化产品,总量有,但目前还是传统的、低端的偏多,产品附加值低,原创能力不强。”省人大代表、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认为,衡量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实力,关键在文化产品的质量。只有创造出能让老百姓喜欢、能够引领时代风尚的先进文化产品,才能走活文化产业这盘棋。如果一味地跟风模仿,文化产业难成大器。 我省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京畿文化、草原文化、冰雪文化、皇家文化、三祖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丰富。王离湘代表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这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和魂。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摆脱对传统的一味固守。“我省要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更多地以创新理念来经营文化,用创意来包装文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排头兵’。” 依托地域文化特色,武强年画、曲阳石雕、蔚县剪纸、衡水内画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如何让这些“金字招牌”市场影响力更大,效益更好? 省人大代表、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馆长王自勇说,只有真正明确目标受众的文化需求,才能创造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所以,要积极推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扎根传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研发设计、营销手段。他介绍说,从传统的坐商经营到与网络电视媒体深度合作,从单一的鼻烟壶生产到内画酒具、内画台灯、内画饰品的产品研发,正是创新让内画产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王离湘代表建议,在文化资源丰厚、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用新创意、新理念把现有资源和产业做大做好;另一方面,在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特别是区位优势明显、科技人才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大力发展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交易的创意产业,重点培育创意设计、网络文化、软件服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 巧用“文化+”,以融合促发展 一个普通葫芦,巧手雕上花鸟鱼虫等图案,身价立马翻了数十倍。提起邢台的“创意葫芦”,省政协委员、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张刚强感触颇深:这是一个文化创意与农业融合发展的鲜活例子。 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文化+”融合模式正迸发出强大活力。“‘文化+’是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有利于推动业态裂变。”张刚强委员认为,谋划和推动“文化+”,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我省文化企业必须主动出击,抢占融合发展的主动权。 “要用新的文化思路盘活旅游产业。”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委副书记王景武建议,要把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科技创新、旅游文化等各个方面,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以及各领域企业的深度融合,以融合促发展、促转型、促超越。 王景武委员介绍,目前张家口市正抢抓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机遇,全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已打造形成崇礼滑雪、坝上草原、始祖文化、温泉养生四大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调研员贾占生认为,做好“文化+”这篇文章,应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前提下,缺什么,加什么。这就需要立足区域经济布局、地理因素和文化特色,做好“文化+”的前瞻性研究,包括业态、技术、产品、品牌、融合体系,产业结构、市场网络的规划等。 “借力”京津弥补人才科技资金不足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差就差在人才、科技和资本上。”张刚强委员认为,我省应充分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将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推向深入。在正视差距的基础上,做好资源互补、优势互借的大文章,从而更有效地吸引优质生产要素向河北流动,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到河北文化产业领域投资兴业。 发展文化产业,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贾占生委员建议,要培育强大的设计团队、营销团队、生产团队。广纳人才,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共建三地人才供求信息网和高级产业人才数据库,定期发布文化人才供求信息,推动文化人才中介组织和市场建设。 省政协委员、廊坊市政协副主席徐光泰建议,成立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协作委员会,打破行政区划等人为界限和条块分割,更好地协调区域文化资源配置,以求最大效能。 “我省一方面要着眼京津文化市场及各种高端文化平台,谋划具有代表性、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一方面要通过文化展演、对接洽谈等,不断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精准对接。”省政协委员、中古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刘连东建议,我省应着力在顶层设计、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等方面与京津对接,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新平台、拓展新空间。 据介绍,目前,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借助中关村的技术人才优势,保定大数据文化产业园区正式成立。以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中信国安第一城国庆嘉年华项目,在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吸引游客几十万人。此外,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联盟正在谋划中。 |
关键词:文化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