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跑过GDP增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就业不降反升;养老金等发放标准一提再提……一个个民生指标的积极变化令人倍感温暖。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加大民生投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加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质量有新改善,更多人的“幸福感”正由期盼慢慢成为现实。 -兜好民生底线- 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社保网络越织越密 附近有唐山市人民医院、孩子上学有唐山四中、荷花坑市场近在咫尺,出门医疗、教育、商业配套齐全,进屋水、电、暖、燃气全部接入公共管网系统,12层以上住户还配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今年55岁的唐山市民李秀芳不禁感慨,住了多年震后危旧平房,没想到如今住进了舒适便利的旭安园小区。 出棚进楼、老有所居是老百姓的民生愿景之一。省住建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省累计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08.7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9%,今年我省还将开工保障房20万套。 翻开我省民生保障持续改善这本“大相册”,安居仅仅是其中的一页。“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 五年来,社保覆盖面越来越大。到2015年10月底,我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比2011年初分别增加330.7万人、159.52万人、214.4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39.45万人,参保率达98.57%。 五年来,社会保障待遇越来越高。我省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分别从2011年的197元和95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251元和123元。 五年来,雪中送炭的事越来越多。为让群众过个踏实年,提前下拨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等资金;全面推进“阳光低保”,建立低保申请对象参与和申诉平台,进一步推进阳光听证,到2015年实现管理地域和管理对象100%双覆盖;将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纳入稳岗扶持范围,加大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 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省经济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这些“暖心”的变化实属来之不易。数据显示,近年来我省财政收入增幅逐渐放缓。全省财政收入增速从“十二五”初期的两位数增长,滑落至后期的一位数小幅增长。 然而,“钱袋子”虽紧,民生保障力度却不降,用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不减反增。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为2732亿元,占总支出的77.2%,此后连续几年,民生投入保持持续增长。今年1-9月份,全省民生支出达到3114.6亿元,已超过“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年数额,占前三季度全部支出的比重达到80.2%,高于2011年3个百分点。 “真金白银”的投入,无疑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织密民生保障网络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使我省“十二五”民生“相册”中的笑脸越装越满。 -夯实民生之本- 新增就业人数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 “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好的创业项目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其实缺乏的并不是核心技术或产品,而是定位和营销。”近日,当记者见到秦皇岛小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李苗时,她正在给前来咨询业务的一家小微企业董事长和几名大学生创客进行营销讲解。用李苗自己的话说,他们是服务于创客的创客。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既是一项雪中送炭的民生工程,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工程。如今,我省越来越多像李苗一样充满梦想和干劲儿的创业者正在成长。 “十二五”期间,我省就业发展目标为:5年累计新增就业33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如今到了“十二五”收官之际,这一目标完成得如何? 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年8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0万人,已提前实现“十二五”目标。今年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5%,也顺利控制在4.5%的调控目标之内。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却能收获稳定的就业形势,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这与期间我省不断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密不可分。 出台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意见,从事业单位录用、自主创业扶持等方面提出17项具体措施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扣减税收限额的具体规定,失业人员和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3年内每户每年扣减9600元,比国家规定标准高出20%;出台《关于使用失业保险金援企稳岗的意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暂时性困难,稳定就业岗位…… “‘十二五’期间,我省始终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 更为可喜的是,在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带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进一步带动了社会就业。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13.2万户,实现20个月净增85.6万户,相当于前8年增长数量之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促进全省就业稳定注入了强大活力,为我省经济稳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成为“十二五”就业答卷中的亮点。 - 共筑幸福之基- 让百姓享受更有保障、更为公平的生活 如何让百姓享受更有保障、更为公平的生活,拥有更有尊严、更为出彩的人生?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尺。 我省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就业基本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在兜好底线、夯实根本之后,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幸福,从越来越鼓的腰包传递出来。 五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跑赢GDP增速,且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幸福,从摆脱贫困的笑脸洋溢出来。 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人掉队。2011年到2014年,我省平均每年减贫100万人左右。2014年全省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崇礼等1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出列。 幸福,从优先发展的教育彰显出来。 我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由2010年的503.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086.17亿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 幸福,从民生情怀的改革折射出来。 我省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全面启动实施大病保险,2015年底前覆盖全省所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人群…… 一串串温暖人心的民生数字背后,是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幸福指数。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我省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 “建议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着力解决居民收入、扶贫、就业、生态环境等问题。”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将“必须切实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并建议就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创业就业扶持、社保扩面提标、教育提质惠民、健康河北、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八大民生工程”进行部署。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顺应群众愿望,坚持共享发展,未来我省将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
关键词:十二五,河北答卷,改善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