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与升级:供给侧改革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
“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重点部署,并将2016年确立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抓手,是补齐民生短板、改善百姓消费的突破口。新华网特推出系列稿件《激活供给侧》,聚焦供给侧改革。 系列稿件之二——重塑与升级:供给侧改革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廖佳)从11月10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一周后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再到上周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岁末,“供给侧改革”频频从最高领导层的会议上,传递到民众的面前。 其实,侧重供给端的改革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决策层在深入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正如中央经济会议所言,这不仅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翻开中国经济这幅大图谱,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对你我来说并不陌生: 一边是经济下行压力犹在,一边是新的消费需求井喷。于是,我们看到,投资、出口增长乏力,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不断增强。排队买苹果手机、抢购各类新兴电子产品、出国大采购就是生动的证明; 一边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边是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热火朝天、蒸蒸日上。于是,我们发现,今年以来,钢铁、造船、煤炭等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发展陷入停滞、亏损的困境,高铁等高端装备却热销海内外,互联网掀起一轮波澜壮阔创业创新的热潮; 一边是一些政府机构、企业单位效益低下,一边是民众对公共事业和服务业的迫切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我们听到,民众对民生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期待,对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资源极具短缺的无奈和叹息。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虽然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其内涵已经逐步演变为传统产品市场需求的有限性与人们对经济持续递增预期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诸如上述的矛盾常常“携手”出现,相伴而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掣肘。如今,是时候给这些“病灶”开出药方了。 中国经济并非缺乏后劲。多次定调当前经济形势的会议早已指明: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现在,决策层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推进结构性改革,来升级现有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激发未来增长的新活力。 我们不难发现,与前两次会议相比,中央经济会议对供给侧改革显然有了更明确部署和要求。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描述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实践已经证明,仅仅围绕需求侧动脑筋并不能彻底破解难题。只有供给、需求两端协同,依靠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的繁荣与增长。 而提高有效供给的根本就在于要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这既要求从制度设置上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指挥棒”、“保护伞”,又要求在各个领域大力推进价格改革、放开市场准入。此外,出台相关财税金融配套政策和各项鼓励技术研发、创新的措施,亦将成为改革的“助推器”。 中国的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正在迎来重塑和新生。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农业现代化、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网络化等方面将成发展的重点。 这是一场“长跑”,各部委早已紧锣密鼓地谋篇布局。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步步落子,冲关破难后的中国经济将把潜力转变动力,从而迸发出新的活力。 |
关键词:中国经济,十三五,高速增长 |